首页 乡村振兴

玉门:“粮田”升“良田”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4-05-23 13:18 来源: 中国甘肃网

粮以田为基,农以田为本。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走进玉门市柳河镇万亩高标准农田,沃野千里、阡陌交通,一幅幅壮美的现代农业“新画卷”映入眼帘。高标准农田赋能“新农人”,在田间地头,有的种植连片玉米,有的种植花卉,有的种蔬菜,高标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汩汩“活水”。放眼望去,在完成建设的高标准农田中,农业生产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工的高标准农田也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为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筑牢根基。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打破户与户、组与组的界限,将原先的“巴掌田”化零为整,有效盘活全村的土地资源。各村对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的土地进行了平整清障、破除田坎改造。但高标准农田建设也遭到不少村民的阻拦。“你们把农户的承包地都整到一块去了,我的地大小和位置都搞不清了,今后我们要收回自己的地,怎么办?”不少村民对此提出异议。

为解答村民疑惑,官庄子村“两委”及时召开村民大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农户急切关心的问题逐一解答。官庄子村第一书记张钰说:“高标准农田破除田坎改变的只是地块的形状和位置,农户对土地的承包关系和确权面积不变,承包关系仍受法律保护。高标准农田是只认本子,不认埂子。”

近年来,柳河镇已完成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正在实施1.5万亩。为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镇系统谋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注重实效”的原则,镇、村、群众共同参与,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的真实需求,反复论证,结合相关政策标准,把项目资金投向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地方,真正让“高标准”寓意丰满,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田、增收田,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具有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等优势,可极大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通过“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机械化装备推广应用提供了作业基础,有力推动了柳河镇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在高标田中,无人机植保、大马力拖拉机、北斗导航等机械护航农业生产,使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到20%,农田抗灾减灾水平显著提高,可以做到小灾不减产,大灾少减产。同时可节水24%—30%,节电30%以上,节约农药19%以上,节省化肥13%以上。与建设前相比,高标准农田亩均可节本增效300多元,还能增加农民就近获得劳务收入机会,项目区农民有钱挣、得实惠。

“自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我家的耕地产量比之前多了。”种植户张占明的经验是土地必须规模化,规模化有利于改造成高产田,配合节水灌溉技术、大型机械,先进种植技术,可有效使作物产量增加,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改善。

良田有保障,粮食才满仓。下一步,玉门市柳河镇持续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把“粮田”升“良田”,并同步做好产业结构优化、特色农产品开发,确保农业效益显著提升、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通讯员 何黎 石春燕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