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秒响应” 行动“零延误”——定西深化“叫应叫醒”机制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预警“秒响应” 行动“零延误”
——定西深化“叫应叫醒”机制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魏 姣
8月18日至19日,定西市遭遇强降雨天气过程。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全市101个观测站记录到降水,其中暴雨3站、大雨5站、中雨12站、小雨81站。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临洮县新添镇,达79毫米,临洮八里铺、南屏康家沟等地降水量均超过50毫米。
面对强降雨,定西市立即启动“1263”精细化叫应叫醒机制和精准化避险转移机制。19日凌晨,临洮县新民渠新添镇上街村段出现险情后,镇村干部联合消防部门迅速开展抢修工作,目前渠道已恢复正常运行。
险情面前,临洮县将预警信息转化为行动力,严格落实“四级包保”责任网络,防汛责任人全部下沉一线,通过微信群、电话、应急广播、上门通知等多种方式,确保预警信息传递无死角,组织群众第一时间转移,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实施精准转移,特别是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采取“敲门行动”和“一人一策”避险方案,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目前,临洮县共转移群众908户3060人,所有转移群众均得到妥善安置,未发生人员伤亡。
“收到预警后,我们第一时间到人到户进行了通知,并安排专人立即组织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转移,根据雨情,第一时间组织村民转移到安全地带。”新添镇阴山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宏斌介绍。村民田学林回忆说:“18号下午5点多的时候,我们村里的群里发信息说有大雨,晚上8点多的时候雨下大了,村干部边打电话、边挨家挨户通知转移,全村人第一时间就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定西市防汛体系重点在于将预警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快一公里”,为此,全市各县区因地制宜采取了有效措施:岷县充分发挥“信息科技+三级联动”优势,提前发布预警,修订完善398项基层预案,建成18支乡镇救援队和372支村级队伍;漳县建立县乡村社四级责任体系,细化地质灾害、山洪等“六张风险清单”,971名网格长与1417名基层信息员形成联动网络,2800人的救援队伍随时待命;渭源县依托38个自动气象站构建“十公里网格化”监测体系,实现天气动态精准捕捉,通过“闪信”强制提醒等技术实现信息精准触达;通渭县严格落实“汛期不过、检查不停、整改不止”要求,对81处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19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监测,强化野外施工和外来人员动态管理;陇西县持续深化预警发布、强制响应、叫应直达等机制,重点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城区排洪设施,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确保险情信息人人皆知,应急预案随时激活……
目前,全市已构建起立体化防汛网络:1490个监测站点实时回传数据,4921名网格员构建起短信、电话、微信群、应急广播等立体化预警网络,2800路监控实时显示河道水位变化,“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确保8444个村社广播同步响应。同时,5000余件专业装备、2005台待命挖掘机、830处避难场所构成硬核保障。此外,2.4万名村社责任人坚守岗位,确保5条主要河流和16座水库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