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肉羊养殖铺就乡村振兴“羊”光大道
古浪:肉羊养殖铺就乡村振兴“羊”光大道
武威日报通讯员孔令苹
8月的古浪,秋高气爽,走进定宁镇肖营村的养殖区,暖棚整洁有序,羊舍规划合理。
“之前看朋友搞养殖,跟着政策走,短短两年收入就大幅提升,日子越过越宽裕……”养殖户徐登山一边给羊添喂饲料,一边打开了话匣子,“我从2023年开始养羊,一开始就享受到政府的扶持政策,特别是标准化养殖方面的补贴,帮我解决了不少难题。从羊舍建设到品种引进,都有明确的标准指导,镇里的技术人员还经常来指导防疫和饲喂。因为养殖规范、品质有保障,市场价格稳定且高于散养品种,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在肖营村的另一处养殖暖棚内,同样透着忙碌而有序的气息。棚里光线明亮,通风顺畅,羊栏整齐排列,栏内的羊只或低头进食,或闲适踱步,精气神十足。
古浪县将特色养殖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肉羊产业上精准发力,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举措,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成为群众致富的重要支撑。
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为养殖户提供了坚实保障,让群众养羊更省心、更高效;而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则给足了群众发展的底气。目前,定宁镇肉羊养殖已形成政策引导、标准先行、规模发展的良好态势,带动越来越多农户通过养羊实现稳定增收,肉羊产业正逐步成长为覆盖广、效益稳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
养殖户王刚年仔细观察着羊群的状态,不时调整料槽里的饲料量,一举一动都透着对这些“致富羊”的用心照料。他说:“规模化养殖离不开政策支持。政府不仅对规模养殖给予奖补,还组织我们参加科学养殖培训,让我们学会通过统一饲料配比、优化存栏密度来降低成本,现在养殖效率大幅提升,利润比以前明显增加。”
古浪县创新推出“羊十条”政策矩阵,构建起全周期支撑体系,从圈舍建设、种羊引进到饲草补贴、疫病防控,再到出售屠宰,每个环节都有精准支持,切实降低了养殖风险和成本。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广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养殖模式,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这些主体既带动农民参与养殖全过程,又有效连接市场,引领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