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磅原创

【2025质量甘肃行】 白银有色集团:数智赋能强质量 老牌国企焕新颜

2025-09-17 07:59 来源: 每日甘肃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春燕

白银市地处甘肃中部,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依托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诞生了被誉为“共和国有色工业长子”的白银有色集团。9月16日下午,“质量强省 富民兴陇——2025年主流媒体‘质量甘肃行’”主题采访活动的记者团走进白银有色集团铜业公司(以下简称“铜业公司”),沿着智能生产脉络,探寻这家老牌国企以质量筑基、以数智赋能的发展密码。

铜业公司生产管控中心智慧综合监控系统。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陈德政 摄

采访团一行来到生产管控中心,一块实时联动的大屏幕瞬间吸引了众人目光:中间区域,16个铜精矿配料仓的三维柱状条随料位高低动态升降,皮带机运行速度、物料计量数据以数字流形式同步滚动,全流程生产状态直观呈现,智能管控一目了然。

“这不仅是数据展示屏,更是生产的‘智慧大脑’。” 冶炼智能工厂项目办公室主任欧阳赟向记者团介绍,生产管控中心整合了生产检测、自动化设备与数据监控核心功能,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模式。以检测环节为例,过去人工送样检测最快需两小时,如今借助LIBS技术,在冰铜、炉渣放出过程中可直接开展智能检测,3分钟就能出结果,数据实时反馈,能第一时间调整生产参数,保障生产连续稳定。

欧阳赟还特别提到皮带输送智能监测平台:“以前靠人工眼看、耳听巡检皮带机,难以及时发现隐患。现在加装摄像头、传感器并结合AI系统,能自动分析运行状态——轻故障提前告警,引导人工排查。严重故障立即触发应急措施,准确率远高于人工,从根本上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损失。”

智能集体铜库。铜业公司供图

而在铜业公司的智能立体库,应用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技术,实现了阴极铜自动称重、配重、整形、贴标,无人行车精准吊运货物入库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待装车的货车进场后,系统自动识别车牌号、车厢高度宽度,结合订单需求精准控制装载量,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智能立体库投运后,存储能力从1100吨提升至4900吨,足足翻了3.5倍。日打包量从750吨增至1300吨,工作效率提升73%,岗位人员却从70人减少到17人,降幅达76%。”检验中心区域技术主管王彬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现了自动化改造的成效。

电解车间生产槽面。铜业公司供图

不仅如此,铜业公司还在电解质车间实施了电解智能交互平台系统、阴极铜结粒数字化视觉识别系统、极板智能激光清洗装置等一系列“三化”改造项目。

“过去工人要手动巡检电解槽温度、清理极板杂质,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电解车间主任杨富荣介绍,如今通过红外监测测温系统可实时掌握槽温,激光清洗装置替代人工清理,阴极铜A级品率提升13%,电效提高3.1%,劳动生产率提高35%,既保证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又减轻了职工负担。

白银炉放渣。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陈德政 摄

作为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白银炼铜法”的传承者,白银有色铜公司更将数智化技术融入核心工艺。在白银炉放渣口,熔炼车间副主任金锋指着炉体旁的红外测温仪与光谱分析仪介绍:“如今利用数模控制、红外测温等技术,炉内高温烟气、熔体、炉渣成分等数据可自动采集并实时调控,整个冶炼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控制。装上‘数智大脑’的第四代白银炉,生产效率和技术指标大幅提升,已达到国际先进炼铜技术水平。”

“质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质量主管胡银泰的话,道出了企业70年发展的核心坚守。作为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铜业公司曾创造连续18年铜硫产量、产值、利税全国第一的辉煌,如今更以全链条质量管控持续擦亮“红鹭”品牌。

公司2000年建立质量管理体系,2017年实现质量管理、职业健康、环境“三标合一”,2021年聘任首席质量官并赋予“一票否决”权。同时组建5个技术创新团队、18个QC小组,多项成果获行业大奖,四9金、四9银品级率连续35个月保持100%,还建成甘肃省首条年产50吨高纯碲生产线。

如今,“红鹭”牌A级铜入选国际铜期货首批可交割品牌,金锭、银锭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多款产品获“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2025年“红鹭”牌锌锭更获首批“陇字号”品牌认证。

采访团合影。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陈德政 摄

而铜业公司的质量建设实践,正是白银有色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被誉为“共和国有色工业的长子”的大型国企,白银有色集团成立于1954年,2017年登陆A股市场,如今已发展为涵盖铜、铅、锌、金、银等多种有色及贵金属采、选、冶、加和金融投资贸易的大型集团,在境内外拥有14个矿山资源基地,具备矿山采选2200万吨、铜铅锌冶炼80万吨、黄金100吨、白银1000吨的年生产能力,2024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80位。

在质量战略引领下,白银有色集团坚持“以质量求效益,以信誉求市场,以品牌求发展,打造真金白银品质”26字质量方针,2017年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推动质量管理向全供应链、全产业链、产品全周期延伸,形成“一体两翼转型升级锻造全要素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模式,2019年荣获第六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2023年顺利通过复评,持续保持省级质量奖荣誉。

目前,白银有色集团总部及重点冶炼单位均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标合一”架构,每年通过内部审核与第三方审核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在品牌建设上,集团形成“白银”“红鹭(Ibis)”“BNMC”“敦煌”“西铜”五大品牌,拥有商标26个,其中“白银”“敦煌”为甘肃省著名商标,“红鹭”2016年、2022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24年完成白银集团“红鹭Ibis牌”旗下“锌”产品甘肃省第一批“陇字号”产品品牌认证工作,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科技创新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截至2025年,集团累计申请受理专利814件,获得授权专利528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1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累计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50余次,现行有效标准47项,其中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26项,为行业技术进步贡献“白银智慧”。

在产业升级方面,集团深入实施“三化”改造,除铜公司获评国家“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外,还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矿山1座,甘肃德福公司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长通电缆公司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子公司获评高新技术企业。

面向未来,白银有色集团正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有色金属产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两翼),加速实现“四个倍增”目标(有色金属采选能力、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职工收入倍增)。正如集团相关负责人所言:“白银集团将以铜公司等下属单位的质量实践为基础,持续夯实质量根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品牌价值,为甘肃‘质量强省 富民兴陇’战略,以及丝路黄金段产业竞争力重塑注入更多‘白银力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