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播报

从“甘味”名片到欧盟地标——一颗小苹果如何链成181亿元品牌大产业

2025-10-14 09:35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段睿珺

10月11日,由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甘味出陇”系列首场新闻发布活动——“静宁苹果”专场在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苹果种植基地举行,生动展现了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成果。

近年来,平凉市将苹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创建西部现代农业精品样板区为抓手,聚合全市力量与各方资源,将“静宁苹果”培育成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强农业、稳经济、促发展的成功路径。

静宁县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缀满枝头,进入了采摘期。 (静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科技赋能:筑牢品质根基

金秋时节,细雨蒙蒙,静宁县的山塬梁峁间,红彤彤的苹果缀满枝头。辛勤的果农们穿梭于果园,构成了一幅“村在园中、园在村中”的美丽画卷。

望着自家果园里栽种的“成纪1号”新品种,静宁县城川镇果农李国强欣喜地说:“这片新品种矮化密植果园是5年前栽种的,目前亩产1000公斤,去年1公斤价格6元,10亩果园收入6万元。今年预计也不差。以前的乔木果树6年才能挂果,现在的新品种3年挂果,抗冻性强,结出的果子又脆又甜,比老品种优势明显!”

在静宁县苹果良种苗木组培繁育中心无菌实验室,技术人员正观察培养皿中的幼苗。“这些是经茎尖剥离技术培育的‘静宁1号’‘成纪1号’等品种,通过双重脱毒处理与组培技术,实现了苗木标准化‘克隆’。”该中心工作人员仇爱峻介绍,该技术不仅能去除80%的病毒,还使矮化自根砧脱毒苗生根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均超95%,解决了外调苗木“水土不服”的难题。

依托这项技术,苗木实现了“3年挂果、5年丰产”,较普通苗木幼龄期缩短3年,帮助果农提前进入盛果期,亩均收益提升30%以上。

面对多元化市场需求,平凉市整合科研资源,依托陇东矮砧苹果试验示范中心、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库和“静宁苹果”科创馆,开展抗重茬砧木选育、免套袋栽培等技术研究。目前,已成功培育“静宁1号”“成纪1号”两个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引进秦脆、爱妃等优质品种49个,推广示范面积21万亩。

在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苹果种植基地,自动化滴灌系统、采摘平台等新农机装备随处可见。“我们依托大数据构建智慧农业管理体系,实现了精准灌溉、变量施肥与病虫害实时监测,把田间管理从‘经验化’转为‘数据化’,果品优果率提升至90%以上。”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积林说。

近年来,平凉市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四新模式”,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园37个,累计认证基地140万亩,优果率达76%。目前,平凉市已建成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示范基地151万亩,2024年苹果产量254万吨,产值150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730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54.4%,苹果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压舱石”。

 品牌引领:拓宽市场版图

“静宁苹果个大形正、脆甜多汁,硬度和货架期远超普通苹果。它既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入选了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成都标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果公司”)经理张健的评价,道出了市场对静宁苹果的认可。

成渝地区是静宁苹果最大主销区,仅重庆市场占比就达60%。作为核心经销商,标果公司每年从静宁采购的苹果量占公司水果采购总量的30%以上。今年4月,平凉市政府组织的成渝行推介会上,两地企业现场签约5.2亿元,其中标果公司与静宁企业的合作订单占比超20%。

近年来,平凉市将品牌打造贯穿生产全过程,延伸至加工营销各环节:打造“平凉金果”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以“静宁苹果”为引领的县域公用品牌,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个,培育企业商品品牌63个,其中34个进入“甘味”品牌名录;认证GAP基地2.57万亩、绿色食品基地98.67万亩、有机食品基地21.06万亩。

如今,“静宁苹果”已斩获9张国家级名片、21项大奖,入选首批中国100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清单、国家精品品牌培育计划,还荣获“世界地理标志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品牌”等称号,品牌价值持续攀升,2025年已达181亿元。

平凉市构建起“覆盖国内、开拓国际”的多元销售格局。2024年产季苹果销售量235.62万吨,销售额178.46亿元,主销区集中在成渝、粤港澳等地;全市建成静宁苹果博览城等专业市场13个,发展县级果品市场500多个,在全国设立直销店近百家、农超专柜156家,培育本土电商企业296家。国际市场方面,累计培育出口企业41家,2024年产季出口苹果2.66万吨,出口额2.55亿元,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延链强链:释放产业效能

在甘肃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鲜苹果经过深加工,变身成苹果脆、苹果干、苹果茶。经过深加工,苹果的附加值大幅提升。

“目前,我们生产的苹果脆、苹果干等年产值800万元,年消耗苹果原料245吨,实现纯利润200万元。”“甘小星”品牌创始人王星介绍,该品牌产品已成为网红零食,2021年至2023年先后在兰洽会、服贸会等平台亮相,为“静宁苹果”的宣传推广注入了新动能。

近年来,平凉市通过培育链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产业联盟,推动加工企业规模持续壮大,形成涵盖贮藏、加工、包装、运销等环节的企业集群,包括3家国家级、28家省级龙头企业及近千家关联企业。

苹果加工制造的集群效应日益显著。围绕“壮大一产、带动二产、辐射三产”的思路,当地企业开发出苹果汁、苹果醋、苹果脆片及果胶、多酚等多元化产品;建成23条分拣包装生产线,年贮藏能力126万吨,精深加工能力16.5万吨;纸制品包装企业年产能达3.5亿平方米,形成初加工、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2024年,静宁县苹果加工产业集群成功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功能也在不断延伸拓展。平凉市推出“静宁苹果精品旅游”线路,加快“苹果+文旅”融合,建成静宁县35°苹果谷、庄浪县梯田苹果等一批果旅融合景区,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其中静宁县35°苹果谷荣获“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称号。同时,创新推出“苹果+餐饮”业态,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红苹果宴会中心、苹果宴等,成为产业融合的新亮点。

近日,平凉市“静宁苹果”产业布局、产品布局、市场布局三个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审议通过并将发布,为“静宁苹果”未来十年的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行动蓝图。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