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私语
□ 丁静
半夜里,我居然被冻醒,发现前几天还嫌热的夏凉被太薄了,遂想起已经秋天了。
早晨出门,空气湿漉漉的,山上雾气缭绕,叶子上凝着露水,地面上积着水,昨夜又悄悄地下了雨。月季花瓣有的蔫了,有的努力地开着,像衣衫单薄的人,立在凉飕飕的冷风里,禁不住哆嗦了一下,打了个喷嚏——空气开始收缩,身体也随之收缩。
好久雾散,天空似乎也高远了许多,湛蓝的天幕上飘着几朵白云,驮着满满的阳光,仿佛散发着棉花的味道。
田野里,泥土的气息混杂着庄稼的醇香,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玉米棒子像孕妇的大肚子,沉甸甸地下垂,母腹中的新生命正躁动不安呢!谷子糜子低垂着粗壮的麻花辫似的头,像害羞的少女,温柔、谦虚、内敛。农人们正弯腰收割,镰刀划过荞秆的声音干脆而有节奏,咀嚼着收获的甜香。
农人脸上的褶皱里记着春播时的期盼,夏耘时的艰辛,终于在被眼前鲜活的丰收抚平。有老人跪在地上,仔细地捡拾着掉下的荞粒,篮子里盛满了颗粒归仓的充实,脸上洋溢着哺乳的母亲似的笑,慈祥而幸福。
午后的阳光,尚有夏天的威力,风滑溜溜地钻进裤管、衣袖,擦了擦汗水,把燥热的身体像熨斗一样熨过。天更蓝了,云却多了几分悠闲和淡定。
树叶子有的不知何时泛黄、发红,偶有几片悄然离枝,在一潭积水中漂浮,映出娇美的身姿,这静美的落叶,竟比落花更令人怜惜。
人工种植的大朵大朵的菊花开了,像泼洒了满地的金粉。山上小小的野菊花也开了,星星点点的紫光在草丛中闪烁,低调却坚韧。它们不需要人们的赞美,只是依时开放,完成自己的使命。采撷一朵,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这味道不像春花那般甜腻,却自有一番清朗疏淡之气。我想,这大概就是秋天的味道吧——历经风雨后的沉淀,洗尽铅华后的脱俗。
置身于秋日的原野,我常会不自觉地陷入沉思。四季之中,唯有秋天能给人以这般深刻的反思。春太繁华,夏太喧嚣,冬太冷寂,唯独秋,宁静而丰饶,沉稳而大气,恰到好处,让人在收获之余,坦然地回望走过的路。累累果实低头的姿态,何尝不是一种成熟的稳重?丰收的庄稼坦荡的胸怀,何尝不是一种谦卑的底气?
立秋之后,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每一个节气的更迭都带着独特的韵味。古老的节气,如同大地的呼吸,规律而深沉。它们不因人事变迁而改变,总是如期而至,提醒着人们顺应自然的节律,调好自己的生物钟。
夕阳西下时,天地间的一切都被镀上了朦胧的黄色。归巢的鸟儿划过天际,留下渐逝的影子。炊烟袅袅升起,缓缓融入暮色。三轮车摇摇晃晃地归来,倒下一大堆饱满的粮食。放学的孩子们在院中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铃。这般景象,年复一年地上演,却每一次都让人心生感动。
我独立庭院,一杯开水在握,望如水月色。顿觉尘嚣远去,心中亦生出几分空灵,不禁自省:平日奔忙,所为何来?尘世纷扰,得失几何?明月无言,只是静静地悬在天宇,“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静谧,是属于秋夜的,它带着一种深邃的质感,仿佛能吸纳所有的喧嚣与浮躁。遂想起平日的奔波与忙碌,想起孩子的学业、老人的病痛,想起事业的压力与考验,想起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难关,如今看来,不过是时光之河中的涟漪罢了;遂想起白露后的月食之夜——走出至暗时刻,才能迎来人生的丰盈与光鲜亮丽。
秋天以它的丰饶与宁静告诉我们:一切都有它的时节,无需焦虑,不必彷徨,你只管付出,该来时自会来,该去时任它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些看似荒废的日子,那些默默无闻的努力,其实都在为未来的丰收积蓄力量。就像大地经过春的孕育,夏的成长,才能在秋天献出金黄的稻谷。我们经历挫折与磨砺,才能在某个秋日收获成长的智慧。
秋风乍起,落叶纷飞。它们告别枝头,不是消亡,而是回归。化作春泥,来年又滋养新的生命。这永恒的循环中,藏着天地间最深的奥秘——结束即开始,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
夜已深,水已凉。寒意渐浓。老牛的哞叫,深沉而悠长,在我耳畔萦绕。我听见了天地的呼吸,听见了时光的流淌,也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回响,我找到了自己的心。
秋天不说话,却告诉了我们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