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张掖市“十四五”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甘肃经济日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吕霞)10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张掖专场,介绍张掖市“扬优聚势 突出特色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张掖篇章”相关情况。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张掖市主要发展目标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张掖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十四五”期间,张掖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有力服务国家战略、加快推动改革发展。张掖市红西路军纪念馆获得“国家一级博物馆”等11项荣誉,接待参观游客490万人次;高台干部学院跻身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行列;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成效显著,保护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区域占比较2017年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分别增长10.9%、7.8%、14.8%,不同种群野生动物数量较2014年提高20%左右,生态环境从“由乱到治”向“由治到美”加速转变。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张掖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20年的491.2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680.9亿元,年均增长6.5%,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全省0.5个百分点;预计今年经济总量突破730亿元,实现五年迈上三个百亿级台阶。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9%;经营主体总量达15.3万户,较2020年增长33%;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1.81∶1收窄至1.65∶1;万元GDP用水量从37立方米降至18立方米,下降51.4%;农业劳动生产率从3.83万元/人提升至5.58万元/人,提升45.7%。
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张掖市2024年第一产业总量达到174.5亿元,居全省第2位,农民经营性净收入达11370元,高于全国3525元、全省5476元;2024年制种玉米全产业链产值达110.2亿元,较2020年增长115%,“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达192.4亿元。“十四五”期间,张掖市累计开工工业项目338个、建成217个,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4.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1户,总量达289户,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速贡献率达70.4%;建成和在建风光新能源项目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加903万千瓦,被确定为全省绿氢生产及综合利用先行示范区;新增4A级以上景区5家,总量达22家,继续保持全省首位;2024年接待游客4400万人次、旅游花费306.7亿元,分别较2020年增长48%、66%;张掖丹霞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40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112%,成为全省最具潜力的5A级景区之一。
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张掖市连续25年完成黑河分水国家战略任务,下游东居延海实现连续21年不干涸,今年西居延海实现近5年来首度进水,被确定为全国10个水预算管理试点地区之一。“十四五”期间,治理退化草地1000万亩、沙化土地409万亩,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较第四次荒漠化监测分别减少107.4万亩、51.2万亩,“绿进沙退”态势持续巩固;空气质量连续9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列。
城乡发展实现新突破。张掖市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47万亩,总量达356万亩,占基本农田的76%,占比居全省第1位;建成全域导视系统,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10个,完成生态及地灾避险搬迁2.55万户,为全省最多,被评为全国促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激励市;建成国家和省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53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11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52家,分别较2020年增长81.9%、390%;落实省外到位资金1408亿元,年均增长18.8%,引进三个“500强”企业项目188项。
民生福祉得到新增进。张掖市8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高考录取率连续14年位居全省第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9.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立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医疗水平,每千人拥有病床位10.47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张;乡镇(街道)养老机构(设施)实现全覆盖,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验收位列西部地区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