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育新机 特色产业绽芳华——临夏市“四项行动”谱写消费帮扶与产业振兴新篇章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俞树红
临夏市与济南市市中区携手合作,精准实施以“特色产业提升、产业集群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培育、消费帮扶助农增收”为核心的“四项行动”,推进“协作帮扶促消费、促就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三大专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产业筑基 筑牢振兴根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临夏市依托济南市市中区的资金与智力支持,立足资源禀赋精准发力,推动特色产业“突破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临夏市牡丹产业园竣工投运后,集花卉艺术中心、智能生产温室、精深加工区于一体,创新实践“种植+加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蝴蝶造型艺术中心不仅带动鲜切花、盆花销售,还衍生出永生花、牡丹鲜花饼等深加工产品。
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临夏市采用“1点示范、4镇推广”模式推进蓝莓种植,已初步形成本地化种植技术规程,为村集体和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围绕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需求,实施牦牛血红素生产线建设项目,推动传统屠宰业向生物科技领域拓展,助力临夏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生物科技智造转型升级。
动能激活 畅通发展血脉
临夏市通过“精工细作”培育劳务品牌、“多点开花”推进消费帮扶,为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劳务品牌“河州新花农”实现“人才增值”。依托花卉产业发展需求,临夏市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系统开展农艺工、园艺工、插花花艺师、电子商务师等6个工种的技能培训,覆盖309人,并坚持“理论+实操”相结合。此举不仅为亿农农牧等龙头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支撑,吸纳周边500余名农民工就业(人均年收入4.5万元),还通过技能大赛强化品牌影响力——学员就业率超过98%,人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一支高素质花卉产业队伍正加速形成。
消费帮扶通过“多管齐下”打通“产销闭环”。借助与济南市签订的《消费帮扶战略协作框架协议》,济南临夏消费帮扶体验中心、鲁企厦企积极发力,2024年消费帮扶销售额达1.3亿元;同时,临夏市组织企业参加兰洽会、鲁甘消费帮扶展销会,推广牦牛肉制品、八宝盖碗茶等特色商品。在“电商赋能”方面,支持企业通过“春恒牦牛”“天之牧”等主流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全市农特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1亿元,“832平台”等线上渠道今年销售额近500万元。截至目前,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金额达6792万元,其中5065万元销往山东,直接助推农民增收。
协同增效 绘就振兴新篇
临夏市通过“促就业、农文旅融合”两大专项工作,推动东西部协作效益从“点上出彩”向“面上开花”拓展。
促就业专项实现“稳岗增收”。通过劳务互访、专场招聘、“点对点”输送等模式,临夏市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886人,助力200名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同时落实劳务奖补政策,支持18家济南市市中区援建的乡村就业工厂发展,目前已吸纳农村劳动力889人,人均月工资超过3000元,实现了“就业有岗位、增收有保障”。
农文旅融合专项实现“添彩赋能”。临夏市通过完善凤凰山景区设施、打造魅力折桥湾、建设盖碗文化园等项目,显著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预计将大幅增加游客接待量,带动餐饮、手工业发展,新增超过百个就业岗位;还积极探索跨区域文旅合作,吸引山东旅行社将临夏纳入甘南旅游环线,为文旅产业注入“东部客源”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