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短剧创作生产与接受评论学术交流暨活动在成都举办
2025年10月11日,“网络短剧创作生产与接受评论学术交流暨2024四川网络文学年度报告发布活动”在四川成都金堂县成功举办。
活动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中共金堂县委宣传部主办,金堂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文理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四川文艺评论研究中心承办。四川日报文艺评论工作室、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四川省文联网络文艺与信息中心协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
△活动开幕式现场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白浩,四川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杨华,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社副主编钟媛,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翟羽佳,成都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国荣,成都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高华锦,中共金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军,金堂县政协副主席邓喻文等出席开幕式。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怡视频致辞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怡作为发起人代表致辞,他指出,对网络短剧这一新兴大众文艺现象,应超越情绪化判断,要从文艺史、传播史等角度理性分析其历史意义,推动创作与评论的良性互动。推动网络短剧健康发展需要“人的参与”和“作品的参与”双向并进——既要有评论者主动介入,也要鼓励优秀团队拓展题材、丰富内容,以形成良性竞争和多元共生的文艺生态。
△成都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高华锦致辞
高华锦在致辞中表示,网络短剧作为新兴视听形态,凭借短时长、快节奏和强互动特征迅速崛起,成为网络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其蓬勃发展,高校应肩负起文艺人才培养与评论研究的双重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强化正面引导,深化理论探讨,推动网络文艺创作、传播与批评协同发展。
△中共金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军致辞
谢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学术交流聚焦网络短剧的创作生产与接受评论,既是创作实践与理论评论的深度对话,也是网络文艺生态构建的积极探索,意义深远、恰逢其时。他希望以此次为契机,各方汇智聚力、携手同行,共同书写网络文艺四川篇章,塑造新时代文化标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钟媛致辞
钟媛在致辞中说,网络短剧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叙事革命与美学嬗变,其中蕴含的“即时性与经典性”“大众文化与审美自律”“技术逻辑与人文精神”三大核心命题,亟需学界深入辨析、理性介入。评论者要以学理性、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批评推动短剧健康成长,使其从流量现象沉淀为值得严肃对待的文艺类型,成为时代叙事的重要载体。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夏烈,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翟羽佳分别作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环节,夏烈以“精品微短剧的生态构建”为题,提出网络短剧呈现五大发展趋势,即主流化、精品化、IP化、国际化与数字化,强调应在国家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下走向精品化发展。翟羽佳以“从创作到口碑:政策与评论构建网络微短剧良性生态的底层逻辑”为题,系统梳理网络短剧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发展的阶段,强调应通过政策赋能与多元评价体系,为算法注入温度、为流量树立价值标尺。
在研讨交流环节,17位专家学者围绕“网络短剧的生产与接受新活力”“网络短剧传播现象多面观”及“网络文艺良性生态构建”等议题分为两组展开研讨。成都文理学院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曹佳丽,四川省文艺评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实践基地副主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大创中心主任吴涵分别主持,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周冰,西华大学教授陈海燕分别评议。
西南科技大学副教授张颖、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甘露,从叙事模式生成、类型化微短剧跨媒介比较等角度,探讨短剧的叙事创新新趋向。专栏作家、媒体评论员李咏瑾对微短剧传播“奇观”现象提出独立观察与透视分析。四川传媒学院讲师薛芮、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廖一霖、李雯婧、史迪文、严星童围绕非遗叙事、AI赋能、文旅情感循环、IP衍生及美食类短剧等角度,对短剧产业路径与文化价值提出多元思考。
△分组讨论现场2
西华大学教授陈海燕、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刘姝昱、成都文理学院副教授王志兵、西南石油大学教师袁海涛从治理失范、内容创作、精品化发展等角度,分析网络短剧在生产、传播与评论引导中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成都市职工大学讲师但愿、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韩昀桀探讨短剧在公共文化服务与价值重构中的新可能。西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魏和平、吴雨彤、李育芬关注残障群体、银发群体与普通用户的多样化接受经验,提出伦理规制、消费困境与审美救赎等层面的思考。
△成都八角沃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四川省网络作协秘书长王春晓发布报告,成都时代出版社总编室负责人、副编审张巧评述报告
会议还发布了2024年四川网络文学发展年度报告。
△影视结构代表杨阳、周游分别发言
四川时刻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阳、四川广播电视台微短剧工作室内容生产主理人周游以一线市场视角,分享网络短剧产业的创新实践与发展思考。
△金堂县政协副主席邓喻文在闭幕式上发言
邓喻文在闭幕式发言中,以“融合”“变革”“协力”三个关键词总结活动,她认为本次活动成果丰硕,通过深度对话和智慧碰撞凝聚了行业共识,强调要推动网络文学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持续培育人才和本土化IP,营造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白浩作大会总结
白浩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取得了三大成果。一是具备文艺现场的介入性与探索性,参与者既是网络短剧发展的观察者,也是书写者;二是汇聚高校、文艺协会、地方政府、创作者及产业机构等多方力量,探索跨界协作机制,为产学研评结合提供示范;三是参与者成分丰富,权威专家与新生代共同推动评论人才梯度布局,为网络短剧研究与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作为重要配套环节,活动同步开设“光影新声短剧评论工坊”,面向社会公开招录30名学员,邀请多位业内专家授课,围绕网络短剧的创作生产与接受评论开展为期三天的系统培训,旨在培养评论新人、汇聚专业力量,为促进网络短剧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各地专家学者、影视机构代表、网络作家代表、成都文理学院师生代表及短剧评论工坊学员等120余人参会。
△大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