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克勤 通讯员 周爱玲 张婷
金秋九月,在河西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着酒泉农业与工业的传统发展轨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智慧农业:戈壁滩上长出“科技菜”
在肃州区东洞镇的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连片的温室大棚在秋阳照耀下格外醒目。酒泉润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军国经营的温室大棚里,番茄挂满枝头,却少见人工劳作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各类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
李军国介绍说:“数字经济给农业种植带来了巨大变化。以前22座大棚开关风口需要2小时,现在10分钟就能完成,大大节约了时间和种植成本。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提升产量和品质。”
这里的每个大棚都安装了物联网节点,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土壤墒情、光照强度等参数,系统自动判断浇水、施肥、补光时机,还能预警病虫害,比人工更科学、更精准。
这些现代化大棚是酒泉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玉门市黄闸湾镇的高标准农田通过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使玉米用水量显著下降,单产比非项目区提高100公斤以上。数字技术让农民从“看天吃饭”转向“看数据管理”,增收道路越走越宽。
智能工业:传统产业插上“数字翅膀”
在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经济同样为工业转型注入活力。酒泉数字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卢静表示:“数字经济为全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动力,在智慧城市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已见成效。我们将继续秉持‘数和融创、向新而行’的理念,助力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玉门智慧煤炭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一键监管”,每天调度约1000辆运煤车辆。玉门市玉润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赵宸说:“平台实现数据驱动、智能监管、高效服务,促进了资源高效流通。未来将进一步拓展数据模块,助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玉门市数据局副局长张金城介绍,当地在算力产业上谋划“算力+储能+新能源发电”一体化项目,并推出企业AI服务平台,打造服务企业的“玉门样本”。下一步将继续夯实数字基础,开创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