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启动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房惠玲 通讯员 苏玉梅 刘文鑫
深秋时节,武威市凉州区的田野间褪去了夏的葱郁,却涌动着别样的繁忙——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在新华镇、高坝镇、康宁镇等项目建设一线,挖掘机、推土机轰鸣作响,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踩着秋末的晴好天气抢抓施工窗口期,全力推进土地平整、渠系开挖、土方转运等关键工序,田埂间的尘土与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勾勒出一幅“深秋建良田”的火热图景。
近年来,凉州区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核心抓手,坚持“系统规划、科学布局、整区推进、连片建设”原则,持续推进田、土、水、路、林、电六项配套工程,以“土地平整、沟渠道路畅通、耕地质量、灌溉效率、机械化水平提升”(即“一平、二通、三提升”)为建设目标,逐步构建起“田成方、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动传统“粮田”向高效“良田”实质性转变,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筑牢根基。
“你看这片地,以前高低不平,浇水得靠漫灌,机械也进不来;现在先平整土地,再挖渠修路,以后种庄稼又省水又省事。”在康宁镇康宁村项目现场,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瑞指着正在作业的施工区域向记者介绍。据其透露,康宁村今年承担3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目前已开工500亩,正重点推进土地整形与灌溉渠系修建,预计11月中旬可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村里耕地质量能提升一个等级,水资源利用率至少提高20%,大型收割机也能直接开到田间,种地效率肯定翻番。”
在新华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今年全镇有6个行政村纳入项目范围,总面积约1.12万亩,光塘坝就要新建7座,总库容达25万立方米。”新华镇武装部长李得志站在塘坝施工点边说,新华镇部分区域常年受季节性干旱影响,这7座塘坝建成后,不仅能储存雨水和灌溉用水,还能调节区域水资源分布,“以后就算遇到旱季,也能保障庄稼灌溉,预计项目竣工后,全镇粮食产能能提升10%以上,让‘粮田变良田’的同时,也为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添把劲。”
为确保项目“建得好、用得久”,凉州区农业开发项目服务中心建立了全流程保障机制。“我们围绕‘管理精细、施工精准、质量精进’目标,给每个项目都定了时间节点和质量标准,还安排专人驻点跟踪服务。”中心副主任吴生钰介绍,工作人员会定期到施工一线核查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建材运输、群众协调等问题,“就是要抢在冻土前完成核心工序,确保今年23万亩高标准农田按时保质完工,为明年春耕生产做好准备,真正把‘粮安根基’扎得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