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男主刘奕畅被曝酒后围殴他人,嚣张违法为何还能“星光”闪耀
10月17日,有网友发文,今年3月25日,自己因不愿意陪酒被短剧男演员刘奕畅殴打,致头部两处骨折。在自己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刘奕畅依旧持续拳打脚踢。事后,被抢走手机并被威胁不准报警,直到后来逃出后立马报了警。据南都娱乐报道,刘奕畅本人因此事已被关入看守所,涉及艺人刘奕畅的部分,目前已移送至人民法院等待刑庭排庭审判,其他同案人员取保候审中。
刘奕畅(图源:微博)
据曝光网友所述,他仅因婉拒喝酒,就被刘奕畅一行人殴打。刘奕畅用喝完的洋酒瓶砸向其头部,甚至企图用碎酒瓶捅刺他,这已经属于严重伤害他人身体,威胁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而事后,刘奕畅等人还抢夺他的手机,威胁其不要报警,试图通过串供掩盖罪行,对该网友及其未婚妻施压。如果这些叙述属实,这些“演员”“艺人”的行为堪称嚣张跋扈,暴戾恣睢,道德素养何其低下,对法律又是何其漠视?让人禁不住想问一句:到底是谁给了这些艺人肆意践踏法律底线的勇气?
涉事网友爆料微博(部分内容)
涉事网友发出的部分证明(图源:微博)
事情发生在3月份,至今已经有近7个月,而刘奕畅主演的短剧《星光》目前仍在热映之中,甚至频频营销“CP感”“演技”登上热搜榜单,部分涉事艺人在案件待审期间还能拍戏上综艺,更暴露出行业监管和自律的缺位。受害人已经报警并且通过法律维权,刘奕畅等人暴力伤人的核心事实也已由司法程序认定,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若无其事地继续出镜赚钱,这是把违法犯罪看成是“小事一桩”?片方和平台方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是觉得劣迹艺人只要不被曝光就能蒙混过关?
短剧《星光》海报
更值得警惕的是,受害者曝光的聊天记录中提及“找关系”“捞人”等情节,暴露出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人情干预司法的问题。打人者是否试图通过资本的力量或是人情关系网“运作”案件走向,案件处理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渎职等问题,亟须查明说清。
涉事网友曝光的聊天记录中提及“人情”“捞出来”等情节
近年来,从吸毒到嫖娼,从偷税到暴力,艺人失德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但行业内的惩戒处理却缺乏统一标准。有些艺人名气大,关注度高,就从严惩戒,而有些艺人因为名气小,曝光度低,反而成了漏网之鱼。这种宽严不一的惩戒机制,反而会让有些违法失德者心存侥幸,对规则约束失去敬畏。
“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这句话不能只挂在嘴边,必须成为行业铁律。艺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演技与颜值,更是人品与艺德。一个殴打他人、藐视法律的艺人,即便演技再好,也配不上观众的掌声与市场的追捧。任何对违法失德行为的宽容,都是对守法公民的伤害,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踏。
针对违法失德的劣迹艺人,亟须建立一套透明、公正、一视同仁的惩戒机制,无论涉事者名气大小、背景如何,惩戒必须一视同仁、一查到底,只要触碰法律红线,就应坚决处理,杜绝“选择性封杀”。
行业协会需完善监督机制,主动排查隐患,而非被动等待舆论曝光。同时,平台和资本方不应只看流量、只顾利益,要坚决对劣迹艺人说“不”,切断其牟利渠道。观众也应用脚投票,拒绝为劣迹艺人买单,让市场倒逼行业自律。更重要的是,司法必须严守红线,刚正不阿,让企图通过权力、资本或舆论干预司法的行为无法得逞,无处遁形。
娱乐圈的闪耀星光,不该成为暴力与罪恶的“保护伞”。无论是横屏还是竖屏,长剧还是短剧,都不应给违法失德者提供舞台。揭开劣迹艺人的真面目,对其进行联合惩戒,让其再无立足之“屏”,不仅是为了还受害者一个公道,更是为了还行业一片清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