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界

跨越语言与制度:她在中国拍出一部海外短剧《Anytime, Anywhere》

2025-10-20 19:02 来源: 凤凰网娱乐

2024 年冬天,杨帅楠(Shannon Yang) 带着几位美国演员飞抵上海。

那是第一批从海外回到中国拍摄短剧的团队之一,这种跨国制作几乎从未被尝试过。她既是编剧和制片人,也是协调者,要让两套完全不同的制作体系,在同一个片场顺利运转。

“最初大家都有点不确定,”她回忆说,“演员担心语言和文化障碍,中国团队担心流程太慢。但我觉得这正是我们该做的——把两种方式放到一起,让它们真正对话。”

还没开始拍摄,从“放饭时间”开始,文化差异就显现出来。

中国剧组有着固定的用餐节奏——早上七点、十二点、六点、九点,像一条精准的时间线;而美国团队习惯的是从 call time 起算六小时后开餐,并有半小时正式休息。于是,制片会议还没开始,助理导演和生活制片便围着她询问:“我们该怎么安排放饭时间?”

“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时间问题。”她笑着说,“是两种制作哲学在同一个片场相遇。”

这部名为《Anytime, Anywhere》的短剧,从第一天起就注定不同寻常。

它不仅是一部作品,更像是一场实验——在中国拍出一部海外短剧,在差异之中寻找一种新的合作秩序。

杨帅楠1.jpg

(开机仪式,受访者供图,右一杨帅楠)

建立秩序,也重塑关系

如果说跨国拍摄最难的部分,不是文化,而是“节奏”。

在国内短剧行业里,14 小时以上的工作日几乎成了默认选项;而在美国,每日拍摄 12 小时、每周休息 1 天,以及 turn-around 不少于 12 小时,是写进合同、必须执行的制度。

Shannon 决定带着这套规则一起“登陆”中国片场。“我不希望大家再靠熬夜和透支去换进度,”她说,“真正的专业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

刚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制片组担心预算不够、摄像组焦虑素材不够、主创团队其实习惯连轴转。有人悄悄问她:“咱们这样能拍完吗?”

她只回答了一句:“可以的,我们应该用健康的节奏去拍一部完整的戏。”

两天后,剧组发现变化。

每天固定的拍摄节奏让团队更有预期;灯光、场务、服化道都能提前安排,演员状态也更集中。收工时大家不再疲惫,而是讨论明天的场次。

一位本地化妆助理后来笑着说:“以前觉得准时收工是奢侈,现在才知道那是专业。”

这种“秩序感”也让片场关系悄悄改变。团队之间的沟通更平和,气氛更轻盈。

“Shannon 不只是制定规则,她让人相信规则能带来尊重。”

有组员这样评价。

在这套节奏稳定下来之后,她又引入了一个新角色——亲密协调员(Intimacy Coordinator)。

在国内短剧里,这个职位几乎不存在。Shannon 特意从美国带来专业人员参与拍摄,在涉及身体接触或情感冲突的场景中,为演员建立安全边界。

起初有人以为这是“多此一举”,但现场并不总是顺利的。

有一次,一位女演员在拍摄一场激烈的肢体冲突戏时,情绪崩溃,Shannon 立刻果断叫停拍摄,清场,并让亲密协调员介入沟通。

几分钟后,演员的情绪逐渐平复,在确认了边界和安全措施后,她重新回到片场完成了那场戏。

“当演员发现可以明确表达界限时,表演反而更自然,这样的制度体系并不是表面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地保护创作者,并且我们尊重,我们在乎。“

渐渐地,组里的人都习惯了这种方式。

每一场情绪戏的拍摄,都先从一次简短的沟通开始——

一句“Are you comfortable with that?”成为片场最常听见、也最让人安心的问候。

“我们那时在冬天拍,外面很冷,但现场是暖的。”Shannon 这样形容那段时间。“大家在规则之内找到尊重,也在合作之中找到温度。”

杨帅楠2.jpg

(拍摄现场,受访者供图)

语言不同,但笑声相同

跨国合作最大的挑战,往往不是预算,而是语言。

《Anytime, Anywhere》的团队大部分主创成员来自本地,但主要演员们都来自美国,语言一度成了最大的障碍。

Shannon 为此设立了“艺人翻译(Talent Translator)”职位,并在片场推行 AI 实时翻译工具。

她自己也常常在现场充当“情绪翻译”,不仅解释语言,更在缓和文化差异。

“有时候我们靠笑声交流。”她说。

有一幕戏在凌晨收工,寒气刺骨,美国演员裹着横店租来的军大衣取暖,逗得全组人哈哈大笑。

“他们觉得那件大衣太酷了,还互相拍照。”她笑着回忆。

那一夜,摄影机还在运转,翻译一边解释一边也笑出了声。

“语言不一样,但那个瞬间,大家都在同一条情绪线上。”

国内工作人员说:“这是我进过最快乐、最高效的剧组。”

美国演员则说:“我没想到在中国拍戏会这么温暖。”

Shannon 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地方、说着不同语言、在零下的天气里一起拍戏,但那天每个人脸上都是笑的。那种笑,是跨语言的。”

杨帅楠3(1).jpg

(杀青后主演向导演和制片人送花,受访者供图)

成果与信号

当作品上线后,这种温度延伸到了观众。

《Anytime, Anywhere》在 Kalos TV 官方 TikTok 账号单集播放量突破 280 万次,刷新平台历史纪录;相关片段还在国内抖音广泛转载,单条视频点赞超过 4 万次。

这种“双向传播”的成功,证明短剧也可以成为文化交流的新载体。

它不只是出海,而是让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在同一个故事中找到共鸣。

“对我来说,重要的不只是成绩,”Shannon 说。

“而是大家看到,在跨国合作中,制度、尊重和信任都能并存。”

在纽约与中国两地工作多年,Shannon 深知体系与情感必须并行。

她编写制片手册、设计培训流程,推动“国际短剧联盟”的落地,用行动去补齐这个新兴行业的制度空白。

导演称她是“现场的稳定器”,演员说她“让故事更真,现场更有人味”。

她自己则说得更轻:“我不是要改变行业,只是想证明——高效和温暖可以同时存在。”

杨帅楠4.jpg

(杀青后主创在shannon yang剧本上的留言,受访者供图)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