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季度短剧全景报告:漫剧总增幅超100%,男性占比90%;红果活跃发行方增至650+
今年内,最大的话题点自然是漫剧了。
报告期内,漫剧总量环比增幅129%,9 月总量12264 部。漫剧受众以Z世代男性居多。区别于真人剧,漫剧中天马行空的剧情在幽默的卡通人物呈现下,满足年轻人无限想象空间,为短剧带来大量新用户。漫剧题材中,逆袭、玄幻仙侠等题材更受欢迎,随着题材多元化,像是穿越、古风、系统、末世、异能等题材热度也在攀升。
与此同时,区别于强依赖人力的真人剧,动态漫可以靠AI制作,一定程度上将短剧代入工业化时代,对预算的有效控制,是其能风靡时下的重要一项原因。除此之外,漫剧最大的价值,就是新人群了。在Q3报告中提到,报告期内Q3大盘热度规模较去年同期下降23.55%,总规模44.7亿。付费大盘的下降,用户都分流到免费短剧中,而免费短剧,光女频短剧占比在70%。
漫剧的出现,不仅让短剧用户性别得到进一步平衡,还为行业带来可观的增量。在这份报告中,我们通过付费短剧、免费短剧、漫剧、品牌剧和短剧各项政策等维度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呈现更真实的短剧市场。
短剧投放数据:智能化主导素材与投放已成标配
1.大盘数据:
大盘热度值有所降低。WETRUE数据显示,2025年Q3大盘热度值规模达44.7亿,同比2024年Q3下降23.55%,环比2025年Q2下降12.34%。
2. IAP模式已成宣发标配,智能化主导素材与投放
在投放目标由小程序IAP转向端原生与各类APP的下载目标后,投放已经不单纯以ROI来衡量,小程序以用户付费为投放目标,端原生以引流为投放目标,而红果、河马等APP是以拉新促活为主,各平台也一直也有短剧为APP引流的扶持政策。当下投放已经成为了短剧上线宣发的标配。多渠道同时发力,促进收益。
结合25年智能化剪辑工具的升级,短剧投流已逐渐从人工操盘过渡到系统自动化。从素材端,人工剪辑已经逐渐被视频理解,智能剪辑和生成所替代。在投放测,像巨量引擎的 UBMax 就可以全面转向深转目标自动化,通过系统更实时智能的策略调控,实现自动化投放等工具。
端原生数据:精品频出,漫剧加持,增幅迅猛
1.大盘数据:
2025Q3运营账号数从3522 降至 2451,同比下降30.4%,短剧量从 16553 增至 19718,同比增长19.1%,整体播放量暴增至破亿。内容供给端,用户需求端,整体流量都正向提升。
端原生播放大盘
端原生运营账号与发布数量
1.整体质量提升,精品短剧开始布局。
自7月17日,抖音发布最新政策,限制同一短剧的多版本重复发布,仅允许单个在线版本存在,二轮重复内容骤减,高质量短剧与新短剧重新占据生态位,流量聚集更精准。
其中红果建立了多个剧场进行短剧发布,且更向头部账号集中。未来端原生账号将由版权粗放形式回归到比拼账号运营能力上来,红果也建立了相应的短剧厂牌矩阵来进行分发。
红果账号矩阵
2.漫剧暴增,男频经济成快速增长点。
动态漫与AI短剧产能与流量双双暴涨,小说推文内容流量降低,但简笔画短剧与沙雕漫短剧都在增长期,拉高了大盘的数量与整体流量。动态漫(含简笔画沙雕漫)的产能已经进入到拓展期,与短剧的女频红海不同,动态漫画脱胎于男频小说居多,为以女性为主的短剧观众大盘群体注入了新鲜的男性用户群体,已成为短剧行业快速增长点。
漫剧数据:AI赋能下的爆发式增长
1.动态漫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产能与流量双双爆发
2025年下半年,短剧赛道最火的风口非动态漫莫属。在供给端,2025年7月至9月期间发行的动态漫剧数量持续攀升,9月达到12264 部,环比增长 129%,创下历史新高。需求侧同样表现强劲,动态漫剧播放增量同步持续增长。
业内人士预计,2025 年Q4,随着技术、平台、创作者、资本四股力量的叠加,2025 年将有望达到 200 亿市场规模,AI 短剧有望迎来真正的爆发。
2.动态漫用户画像:男性主导的Z世代年轻群体
动态漫短剧的核心受众是以Z世代为主的年轻人,主要集中在24-30岁,用户人群主要以男性为主,占比高达 90% 以上。
与之相对的是,传统短剧市场的受众以女性为主,女频短剧占据了70% 的市场,大多数短剧用户的年龄都在30岁以上。
漫剧与传统真人短剧用户画像形成鲜明对比 。
动态漫用户更偏向于在幻想世界中得到精神满足,因此越是天马行空的世界观和脑洞大开的金手指,就越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特点促使动态漫为以女性为主的短剧注入了男性用户增长活力。
3.内容类型多元化,题材迭代速度加快
动态漫市场的内容类型正在经历显著变化。在Q3报告期内,曾占据主流的小说推文已经不见踪影,沙雕漫与简笔画逐渐成为行业主流,而精品动态漫逆势增长爆款率较高,动态漫当下只是受限于产能,正处在爆发前夜。这一变化显示观众审美正从单一娱乐向多元题材延伸。
题材热度方面,在Q3热播漫剧中,逆袭、玄幻仙侠题材热度呈断崖式领先的同时,漫剧题材日趋多元化,穿越、古装、系统、末世、异能等题材热度持续攀升。
4. AI技术赋能,制作成本大幅降低
AI技术的应用为漫剧的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业内人士指出,单集动态漫的制作成本可能降至千元以内。
与传统动漫短剧相比,AI 技术直接解放了动漫行业的最大痛点 ,即生产力,制作效率的提升也十分显著。传统动画短剧的制作周期往往需要数月,而借助 AI 技术,制作周期可缩短近半,制作过程中大幅度解放了原画师的产能。
5.商业模式多样化,IP价值深度挖掘
漫剧的变现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与传统真人短剧主要依赖于免费模式不同,漫剧则以IAP(应用内购买)模式为主,结合广告、会员体系等多种盈利方式,未来还有可能向主题场景运营等方向拓展。
此外,漫剧在IP 运营方面也展现出独特优势。动态漫短剧拥有很丰富的世界观,因此,主角的情节线可以不断延展,且又无需演员档期配合。多部爆款动态漫短剧都采用了 "季播模式" 推出续作,进一步放大了爆款 IP 的吸金效应。并且大量创作者通过固定账号昵称,角色昵称,通过账号联动与师徒关系建立了IP生态。
热门漫剧示例
免费数据:红果产能提升,聚焦精品短剧市场
1.红果新剧发布数据:
红果短剧APP Q3季度日均上线短剧约68部,环比增长25%,产能上有明显的增长。目前番茄自身的产能约占新剧的1/6,其他内容均为美光、掌阅、麦芽、天桥,触摸、花笙等发行方提交,Q3在红果活跃的发行方650+,相比较Q2增长30%,红果头部平台的虹吸效果显著。
2.红果新剧题材数据:
由数据可以看到,关联最多的标签未必是平均热度值最高的短剧类型,说明当前产能与用户兴趣有明显的倒挂现象。上线新剧中,像是古装、大男主、重生、马甲等题材更受用户青睐,观众对差异化内容的需求与兴趣较大。
3.免费短剧成主流,字节主动分流占据细分市场
随着短剧行业从“粗放扩容” 转向 “精耕细分” 的关键阶段,头部平台正通过清晰的定位分化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同时行业集中度持续向头部聚拢。
像是红果承担精品化探索任务,推出科幻、历史、非遗等新题材提升短剧格调;还会木叶主攻下沉市场和中老年市场受众,聚焦霸总、爽剧、家庭伦理等内容;咸柠则有望针对年轻用户和更细分的兴趣群体提供差异化内容的内容平台;
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头部平台优势扩大,并主动分流,主动面向垂直细分领域进行扩张。
4.取消保底,建立精品化生态对抗长剧平台竞争
在“取消保底机制” 的战略调整下,红果彻底脱离传统流量驱动的内容路径,转而以 “精品短剧” 为核心竞争力,主动与手握资金、具备制作优势的长剧平台展开正面竞争。这一调整不仅是红果应对行业竞争的必然之举,更是其从 “规模扩张” 向 “质量突围” 转型的关键一步,因此 Q3 红果主要围绕三大方向发力。
首先,精品化战略加速落地。平台投入10 亿资金专项用于 “精品扶持” 计划,从内容质量把控、制作水准升级、题材创新突破等多维度发力,全面提升短剧品质。这一战略转变既契合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品化、规范化发展的整体趋势,也是红果应对监管趋严、满足用户审美升级需求的重要举措。
其次,创作者生态建设深化。Q3 红果持续完善创作者扶持体系,通过优化分账机制、推出编剧与演员专项激励计划等举措,吸引更多优质创作者入驻。这些措施不仅有效提升了平台内容供给质量,更进一步增强了平台对核心创作者的粘性。
最后,商业模式创新多元推进。红果在Q3 进一步探索多元化变现路径,广告分成、付费会员、品牌定制、IP 衍生开发等模式并行发力,同时在红果 APP 内植入电商相关内容,为商业化拓展新场景。
截图后触发商品识图搜搜索
弹出商品链接展示
用户画像:男性市场增强,Z世代入场
Q2至 Q3 的用户数据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变化。年龄维度向年轻群体倾斜,性别分布趋向均衡,男性用户涨幅较大,地域格局保持稳定。这一变化的核心逻辑在于免费模式构建的高黏性用户基础与漫剧及男频内容兴起形成的精准用户吸引共同推动了用户生态的迭代升级。
短剧题材:题材细分下,女频红海,男频崛起
1.精品化趋势加速
短剧市场内容创作呈现出精品化趋势加速的特点。2025年 Q3 数据显示,播放量过亿作品数量229部,环比增长40%,短剧市场已从单纯的流量竞争转向质量竞争,精品化战略成为行业共识。
各大平台和制作公司纷纷加大对精品短剧的投入,提高制作标准和艺术品质。从内容质量、制作水平和题材创新等多个维度提升短剧品质。
2.女频红海,男频崛起
随着女频短剧赛道竞争进入白热化,创作者内卷加剧,内容同质化问题凸显,其为平台带来的拉新效能与破圈影响力已明显减退。在此背景下,平台为充实内容生态、挖掘新增长曲线,将目光重新投向男频赛道—— 此前漫剧市场的实践已验证,男频题材用户画像清晰、付费意愿强劲,具备高商业潜力。
2025年 9 月,抖音等头部平台率先推出男频专项激励政策,对玄幻仙侠、历史古代等重点品类给予 10%-25% 的分账加成,政策红利直接点燃市场热情,推动男频短剧迎来爆发式增长。
男频短剧已彻底摆脱1.0 “桃色擦边” 的粗放模式,迈入 2.0 “品质为王” 的新阶段。如今的男频作品聚焦“草根逆袭的大男主成长”等高质量小说模板,以主角从弱小到崛起的蜕变引发观众代入,同时融入 “家国情怀的共鸣”提升内容深度。
短剧关联方:发行与制作的界限打破,短剧逐步厂牌化
当前短剧行业,除红果、点众有相对较大的app平台外,山海、麦芽、快创、九州、花生、掌阅等平台均采取“自制短剧 + 全平台同步投放” 策略,以此在短剧产业获取最多利润。
通过多平台同步发行,打破单一平台的流量局限,扩大触达边界。随着上传路径逐渐由水下转为水上,更多制作方可以全产业链介入短剧发行,形成厂牌效应。
品牌短剧:品牌短剧两极分化,未来逐渐精品化
1.主导品牌属性变化,平台占据主流
2024年Q3期间,品牌短剧中美妆类内容占比最高,达到41.03%,占据主导地位,说明美妆行业在该时段对短剧营销投入大,可能其目标受众与短剧观众重合度高。到了2025年Q3,平台类内容跃居首位,为37.64%,表明平台自身有更强的宣传需求或更多资源投入短剧创作,逐渐成为品牌短剧宣发的主角。
2.平均集数增长,硬植入逐渐被软植入取代
品牌短剧中平均集数在Q1至Q3期间逐步上升,这一数据说明品牌短剧中更多长集数品牌短剧推出,符合上面品牌方变化趋势,即大平台对品牌建设需要更多软植入,更注重价值观与心智的建设,所以剧情冗余度较高,出现硬植入的概率更低。
观众习惯方面,观众对于品牌短剧的定义从广告过渡到短剧,因此,对品牌短剧的观看性要求更高了。3集短剧不足以填充足够剧情,导致让短剧植入更硬,从而导致了热门品牌剧长度不断为剧情让步,并且在25年春节档,头部品牌邀请了更多明星而非达人参演短剧。
还有品牌短剧的成本增高。客观上讲短剧的集数增加与成本推高,无论是明星参演,还是整体短剧拍摄成本在精品化的趋势下成本增高,都会劝退小品牌在品牌短剧上的投入。
Q3发布短剧部分品牌
演员数据:头部演员轮换加速,演员参与整体宣发
1.更替频率:"周周有新贵,月月换顶流"
2025Q3,短剧演员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流动性。数据显示,演员星耀榜top.1轮换率较高,男演员方面尤为明显,榜单变化同样剧烈,新演员上榜率激增何聪睿、张翅、陈添祥、曾辉、刘萧旭、王培延、柯淳、曾辉、马小宇等头部短剧演员竞争激烈,女演员中去年大热的马秋元,王格格等演员,被刘念、王小亿、李柯以、郭宇欣等新生女演员占据头部。
2.直播宣传:从"辅助手段" 到 "核心策略"
2025Q3,演员直播宣传已成为短剧为宣发的"核心策略"。短剧团队更倾向于在拍摄期间就开始进行直播,进行实时的市场预热,提高观众的关注度,形成早期的用户基础。
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传统宣传的成本,同时又能有效提升品牌的可见度。如《盛夏芬德拉》的主演刘萧旭、郭宇欣在直播中分享拍摄趣事,与观众互动。这种互动不仅增强了观众粘性,还能实时收集反馈,调整宣传策略。
短剧政策变化趋势:稳中有序,平台助力,漫剧猛增
1.政府行业等相关政策: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微短剧管理办法》出台进程,进一步完善微短剧行业的法规制度体系,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保障。
加强分类指导:在坚持分类分层审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不同类型微短剧的分类指导,针对动画微短剧、抗战题材微短剧等特殊类型,制定更加具体的创作指导意见。
优化扶持政策:各地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化微短剧扶持政策,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点支持精品创作、产业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
促进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微短剧 +" 系列创作计划的实施,促进微短剧与文旅、普法、非遗、品牌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多具有示范意义的融合发展模式。
加强国际合作:支持微短剧出海,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微短剧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短剧平台相关政策:
从"野蛮生长" 向 "精细化运营 + 优质内容驱动" 转型:各平台政策从早期的"跑马圈地" 转向 "提质增效",通过更细分的场景、工具和生态激励,推动微短剧从 "野蛮生长" 向 "精细化运营 + 优质内容驱动" 升级。
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全面落地:国家广电总局的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在各平台全面落地,平台根据微短剧的投资规模和题材敏感性,实施差异化的审核标准和流程。
创作者分成机制多元化:各平台不断创新创作者分成机制,从单一的播放量分成向多元化的收益模式转变,包括会员分账、广告分成、IP 分成、定制剧分成等。
流量扶持政策差异化:各平台根据自身用户特点和内容定位,推出差异化的流量扶持政策,如抖音的算法推荐、快手的下沉市场流量倾斜、B 站的年轻用户社群运营等。
平台整合与协同加强:抖音集团成立"短剧版权中心",整合抖音、红果等平台资源;芒果 TV 与红果合作推出 "果果剧场",实现双平台分账联合运营,平台间的整合与协同不断加强。
趋势预测
短剧突破传统,影视剧化
2025Q4在以爱优腾芒为主的传统影视平台与字节点众等短剧平台竞争下,影视剧化成高质量发展核心。平台加码精品投入,制作从镜头到特效向电影级看齐,脱离 “低成本粗制” 标签。情感表达跳出 “爽点堆叠”,聚焦现实议题与多元情绪,适配全年龄层需求,标志行业从 “流量红利” 向 “内容红利” 过渡。
AI参与度提升,漫剧爆发
AI深度渗透让 2025Q4 漫剧 “半年走完短剧两年路”。生成式 AI 压缩制作环节、缩短制作周期并降低成本,激活产能。“爆量倒逼精品” 逻辑显现,内容质感与题材创新升级,免费模式在未来将成主导,借广告与生态衍生构建商业闭环,推动漫剧从新兴业态成市场核心增长极。
漫剧将正规化,平台圈地
2025Q4漫剧告别野蛮生长,正规化与平台 “圈地” 并行。政策明确监管标准,化解版权侵权等问题;字节开放网文 IP 授权,腾讯、快手锁定优质 IP 建壁垒。平台借版权规范、流程管控整合资源,推动漫剧从零散创作向产业化、标准化演进。
演员宣发绑定,形成标配
2025Q4短剧演员职业化与宣发绑定成标配。头部演员轮换加速,传统影视人才流入催生专业演员群体。演员全程参与宣发,形成全链路矩阵,头部演员凭号召力提播放转化,成 “票房保障”,推动行业从 “内容驱动” 向 “内容 + 艺人双驱动”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