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播报

平凉苹果:黄土高原的“硬核”实力派

2025-10-22 10:12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李海生 祁玉洁 段睿珺

深秋时节,平凉市的百万亩果园里,红果压枝,甜香四溢。农民正利用晴好天气抢收鲜果,一派繁忙景象。

平凉地处北纬35°的苹果“黄金生产带”,作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近年来,该市把发展现代果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适应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趋势和消费结构升级为方向,以打造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为目标,大力推动“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使其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大产业。

正值苹果丰收季,静宁果农们正在采摘、分拣、包装、运输苹果,果园里一派繁忙。 (静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优果优价 收购价领跑全国

在静宁县雷大镇黎沟村的果园中,一架架无人机穿梭往返,将刚采摘的苹果从地头运往公路边转运。今年秋季,我省遭遇持续降雨,给苹果采收带来不便,部分果农用无人机来转运苹果。

“无人机1小时能运输2500公斤苹果,解决了雨季苹果从地头到公路边的转运难题。”既是果农又是苹果代办的赵宝国笑着介绍。今年,他家的14亩果园喜获丰收,8万袋一级果以每公斤10.6元的价格售出,收入达16万元,较去年增收近5万元;剩余的条红苹果也被客商以每公斤8.8元的价格预订,预计全年总收入将突破32万元。

“今年平凉地区一级果收购价普遍在每公斤11元至11.6元之间,较去年同期上涨0.2元至0.3元。”赵宝国表示,价格上涨主要与山东、陕西等主产区遭受冰雹等自然灾害导致产量下降有关。庄浪县果业站副站长、林业正高级工程师王选强进一步分析指出,全国苹果种植面积缩减、优质果源减少,也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静宁苹果价格已连续19年领跑全国产地地头收购价。结合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及多家涉果龙头企业的对接会商情况,综合2024年至2025年销售季价格走势,以及当前早熟苹果产地收购价高、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预计2025年至2026年销售季静宁苹果将继续呈现“优果优价、稳中有升”的格局,形成“量稳价坚”的市场局面,地头收购价与终端市场售价预计将比上一销售季进一步上浮,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科技赋能 孕育“黄金果”

平凉地处北纬35°的黄土高原,这里海拔高、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疏松深厚的土壤富含钾、钙、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孕育出苹果“色泽鲜艳、酸甜适度、脆甜多汁”的黄金品质。

如果说自然禀赋是平凉苹果的先天优势,那么科学的管理和匠心的培育,则是其保持卓越品质的关键所在。

“以前靠蛮干,现在靠巧干”,治平镇果农郭智勇种苹果20年,如今自家的30亩果园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肥料按斤施用,以农家肥为基础,搭配发酵好的黄豆、油渣、麦麸等,种出的苹果既好吃又好看。今年,他家的苹果收入预计达70万元。

“平凉市依托国家、省、地方三级科研体系支撑,应用物联网监测、智慧管理等数字化技术,积极推广矮砧密植、智能灌溉、绿色防控等现代栽培模式,在品种选育、高效栽培和管理创新上持续突破,有效解决了小农户技术应用滞后等难题,深刻改变了传统果园管理方式,加快了品种自主化、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进程,科技创新真正成为静宁苹果产业迈向高端的核心引擎。”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会长杨易说。

历经40余年发展,平凉苹果从零星种植迈向规模化产业,初步建成西部葫芦河流域、东部泾汭河流域两个苹果优势产业集中区,打造出静宁—庄浪优势核心带、泾川—灵台新品种示范带、崆峒—崇信果旅融合带,创建国家苹果产业集群庄浪—静宁项目区。其中,静宁县成为全国苹果规模栽培第一县,灵台县建成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县,庄浪县万泉镇入围全国乡村苹果特色产业超10亿元镇。

平凉市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已培育形成甘肃德美地缘、甘肃贡禾食品、静宁常津果品等31家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拥有980家产加销、贮运、服务各类涉果企业。全市果品年储藏能力达126万吨,年精深加工转化能力16.5万吨,开发生产出果汁、果醋、面膜、啤酒、花茶等系列产品10余种,有效提升了苹果产业的附加值。

如今,平凉市75个乡镇累计种植苹果151万亩,预计今年产量达270万吨,产值突破160亿元。一颗颗“黄金果”,已然成为富民强县的“幸福果”。

品牌引领 走向国际大舞台

“吃遍天下苹果,还想静宁苹果。”这不仅是消费者的由衷赞誉,更是对静宁苹果产业综合实力的生动诠释。“静宁苹果”不仅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还拥有一连串“金字招牌”:入选国家精品品牌培育计划,荣获世界地理标志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品牌、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最有价值十强等称号,成功跻身首批中国100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名单,品牌价值高达181亿元。

为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平凉市成功打造并持续发布“新华?中国(静宁)苹果价格指数”,以专业、权威的市场信息为产业链各方提供有效的价格基准与决策参考。

在市场拓展方面,平凉市已在北京、深圳、西安等多地设立“静宁苹果”品牌形象店,并与北京新发地、深圳海吉星等大型批发市场建立稳定销售渠道。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外果蔬食品博览会和各类展销活动,“静宁苹果”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在国际市场方面,平凉市精准把握全球果品需求趋势,推动静宁苹果远销东南亚、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在新加坡、尼泊尔等国建设海外仓及销售专柜共11个,全市共培育苹果出口企业41家。2024年,全市苹果出口量达2.66万吨,创汇2.55亿元,静宁苹果正以稳健步伐走向世界,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记者手记

  □ 祁玉洁

金秋时节,陇原大地处处果香四溢,甘肃苹果迎来一年中最关键的销售黄金期。今年以来,受局部极端天气及全国苹果种植面积缩减等因素影响,我省天水、平凉、庆阳、陇南四大主产区的苹果收购价与零售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市场热度与产业关注度持续攀升。

甘肃作为黄土高原优势产区的核心地带,2024年苹果产量位居全国第三,增幅高达 8.56%,领跑全国。2024年,全省苹果种植面积达580万亩,产量达810万吨。其中,庆阳、平凉、天水三大优势产区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省总量的99%和96.2%。

为全景呈现甘肃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本报采访组以“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为主线,深入四大主产区的田间地头、分拣车间与交易市场,开展“解剖麻雀”式深度调研。报道既聚焦各产区的“独特基因”——天水花牛苹果兼具“蛇果外观、奶油口感”;平凉富士以“高糖脆爽、耐储运”见长;庆阳苹果尽显“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陇南苹果则以“脆甜多汁、颜值出众”赢得市场,又深入挖掘每一颗苹果背后的品种培育故事与品质管控细节。同时,通过横向对比,从市场定位、价格策略等维度,清晰呈现各产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发展路径。

报道不仅关注当前价格波动的表象,更深入剖析其背后的产业逻辑:极端天气正倒逼种植端优化抗逆品种选择与水肥管理技术;价格上涨则推动销售端强化分选分级能力与品牌溢价空间。

记者调查中发现,“特色化筑基、品牌化提效、市场化导向”的发展思路,正成为甘肃苹果产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引擎。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