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磅原创

系统治理点绿成金 城乡融合景美民富

2025-10-22 11:32
原标题:系统治理点绿成金 城乡融合景美民富

自“绿满陇原”行动开展以来,今年兰州市以筑牢国家西部、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绿色廊道建设及沙荒地绿化,构建起“乡村—城市—廊道”全域覆盖的生态网络,推动“绿美兰州”行动落地,实现生态改善与民生福祉共生共荣,取得显著成效。

村村万树 美丽乡村显特色

“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如希望的种子在兰州村落孕育生机。自2024年起,兰州市聚焦“五边四旁”重点区域,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绿美乡村。

今年开春,作为全市12条重点示范带之一的“水磨石佛”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在村庄边角地、道路两旁栽植云杉等耐旱树种,以木栅栏围护绿化区域,并推广庭院经济,农户房前屋后种植啤特果、葡萄及经济花卉,形成一院一景格局。七里河区依托示范带林地资源,推广5000余亩林下养殖(生态鸡)与林下种植(当归、赤芍等中药材),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形成绿色产业链,让农民共享生态发展收益。

从黄河北远望,皋兰山如翠屏横亘。今年,城关区立足“城市后花园”定位,推进“烟雨兰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头营村明清古建群按“修旧如旧”原则重焕生机,“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布局让每个村落成为特色景点。伏龙坪街道干部回忆,昔日颠簸路如今路畅景美,皋兰山发展驶入快车道。生态改善更让村民幸福感倍增,一位村民说:“现在我们这里可美了,出门就是风景。”目前,20公里景观绿化带、6462株侧柏云杉、29.6公里花带及381处“四小园”构建环山“美丽廊道”,皋兰山蜕变为“城市生态绿肺”。

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工作中特别突出特色经济林建设,共栽植各类苗木134万株(其中经济林木26.7万株),新改扩建乡村小游园98个,以“提质、兴业、利民”推动乡村绿化与产业协同发展。兰州正以“先行示范”姿态,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华章。

微绿+大绿 美丽城市惠民生

小公园装着大幸福,微更新托起大民生。

在城市核心区,口袋公园见缝插绿融入市民生活。南关十字西北角,4000多平方米的口袋公园与西南角游园形成“绿色双节点”。“以前这儿是停车场,现在多好。”晨练的大爷感慨道。这座今年新开放的口袋公园内,“玉如意”观景亭、健身器材以及绿丛中的座椅,让市民在繁华街巷拥抱自然。

以“500米见绿、800米见园”为目标,兰州市充分利用城市零星绿地推进园林绿化。今年以来,新增改造城区绿地120.2公顷,补植主城四区乔木4320株,栽植彩叶树、花灌木8.04万株、小灌木41.387万株、地被花卉7万平方米,建成开放口袋公园10座。如今,全市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达80%,绿色福利送到群众家门口。

此外,兰州市向城市外围拓展绿化版图,推进十大森林公园建设。十大森林公园建设方面,相关县区积极衔接,主动配合,九州台、仁寿山、大青山森林公园挂牌工作已完成,沈家岭森林公园挂牌工作已获编办批复;石佛沟、关山森林公园已完成规划编制,徐家山、西固南山、沈家岭、仁寿山、九州台、大青山森林公园规划正在优化完善;沈家岭、九州台等7个森林公园已完成新增造林1650亩;兰山森林公园结合“烟雨兰山”示范带建设精心打造彩绘景观8处、景观小品120余处,打造49.6公里景观绿带(花带);徐家山森林公园林场结合春季造林时机补植苗木100亩、栽植花卉55.87亩,完成森林景观提升工作;九州台森林公园已建成了彩陶博览园、金城丝路园等4个小游园;五一山森林公园(劳动公园)已完成改造;石佛沟森林公园已建成7个文化景点及导视导览、监控系统,十大森林公园已成为群众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两山+三北 绿色廊道筑屏障

春风拂陇原,绿意染兰州南北两山。省市单位包片支持兰州两山绿化启动会后,省、市121家单位投身行动,多方位保障推进,助力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据悉,目前机场高速生态廊道完成新造林3652亩、退化林修复7573亩,栽植苗木59.5万株,水利工程改造12491亩;中通道沿线新造林2968.6亩,栽植苗木56.5万株,已通车段绿化效果初显,G30、G312新通道及其他廊道统筹推进。以省门第一道、中通道面山绿化为重点的绿色廊道建设,截至目前,已栽植苗木116万株,建成88公里绿色廊道。

今年,兰州市以“三北”工程六期为依托推进沙荒地绿化。经积极争取,兰州全域纳入“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范围(三县为核心攻坚区,五区为协同推进区),谋划“三北”工程六期项目14个(总规模476.1万亩,总投资37.04亿元)。目前,已完成“双重”项目81.08万亩,实施中项目3个,入库85万亩,还在谋划黄河主要支流整流域推进项目249万亩。(记者 吕胜军)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