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文化

《精品微短剧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

2025-10-24 14:05 来源: 视听艺术前沿与理论

近日,以“微光成炬时,湘遇马栏山”为主题的2025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活动在长沙举行。活动现场,中国视协微短剧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博士生导师赵晖教授发布《精品微短剧创新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从生态图谱、发展趋势、创作特点、全球战略四大维度,剖析微短剧行业现状与未来方向,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权威参考。

IMG_256

Part.1

生态图谱创新:规模突破与融合共生

当前,微短剧行业已迈入“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并行的新阶段。数据显示,微短剧用户规模突破6.62亿,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677亿,成为文化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媒介社会化趋势下的融合叙事形态,微短剧既是短视频向高级审美阶段演进的必然产物,也是长短视频业态碰撞融合的江湖一笑,它本身就是脱胎于智能生长型媒体的融合叙事形态。

报告提出,精品微短剧目前已经建立“创作、传播、用户、产业、价值”五维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标准局限。但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难题、侵权盗版确权困境、有序出海路径探索、创作者焦虑缓解,以及AIGC技术带来的视听生产关系重构。对此,报告指出“双向奔赴”的破局之道——既要扎根短视频基因,以大众需求为导向、产业融合为路径,构建视听价值圈层;又要吸纳影视工业优势,加大投资、集结头部团队,提升作品制作水准。

值得关注的是,微短剧正以“新大众文艺”形态激活创作活力,从“为人民创作”延伸至“人民自主创作”,形成成熟的创作体系、方法论与生态链条。其价值实现“情绪价值—情感价值—情怀价值”三级跨越,通过“微短剧+”模式,改变传统视听生产与社会关系,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产业视听化高速发展。

报告统计,截至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1-7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共计335部作品,从各地的乡村风貌、城市文明、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古今传说中汲取灵感,内容丰富,题材多元。其中当代都市题材达到209部、3037集,超过半数,是文旅微短剧创作主要类型;生态文明、城市文明作品大幅增加,占比分别达到22%和20%。

同时平台积极布局IPTV,大小屏互动,构建全民共创、共建、共赢格局,为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注入“微而不弱”的智慧力量。

IMG_257

Part.2

十大发展趋势:引领行业高质量方向

报告总结了当前精品微短剧发展的十大趋势:一是顶层设计驱动剧集业态融合,通过政策扶持与资源整合,打破微短剧与微视听业态边界;二是微短剧彰显向下扎根的新大众文艺生命力,贴近大众需求与时代脉搏;三是爆款作品持续拉升行业创新力,以标杆效应带动整体创作水准提升;四是精品内容催化IP开发创造力,拓展产业链价值;五是横屏微短剧传承影视工业审美,打造高品质视听体验;六是竖屏微短剧聚焦“小人物白日梦”,满足大众情感期待;七是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深化跨界融合;八是AIGC颠覆视听创作生产关系,尤其漫改剧推动精品量产化,这场技术革命被比作“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般的历史性突破;九是构建中国话语模式海外传播矩阵,助力文化出海;十是建设中华文化标识视听数据库,夯实文化传播根基。

其中,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头雁,管理机构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外拓展、向内突破”为方向,推动业态向善向美。短剧《花开石上》以青岛北梁家庄村为背景,由村民自演自制,在16天内完成制作,演员全部零片酬、零经验,剧本在一周内完成,全部使用一部手机完成拍摄与剪辑。两周播放量破2.3亿次,成功引起广泛关注。

同时赵晖教授也指出,微短剧是助力文化出海与构建中国话语模式海外传播矩阵的重要载体。报告调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内购收入1.07亿美金,与2024年第四季度的9274.7万美金相比,内购收入增长15.46%。同时 海外微短剧市场预计达350到360亿美金。随着微短剧制作水平的提升与国际传播渠道的拓展,中国叙事话语正通过微短剧走向全球。

IMG_258

Part.3

创作特点:“442”矩阵打造精品内核

报告指出,精品微短剧的成功源于“442矩阵”十大核心要素,构建起独特的创作逻辑:

“4强”要素,即强话题、强人设、强节奏、强冲突,聚焦内容吸引力。强人设以个体叙事为核心,女频叙事成为主流,让观众快速产生情感共鸣;强话题紧扣职场PUA、婚恋焦虑、亲子矛盾等民生热点,实现“话题破圈”。报告重点阐述了腾讯,优酷,爱奇艺与芒果TV四家微短剧题材标签top5情况,发现爱情题材占比最高,分别为61%、63%、39%和40%。同时纵观2025年上半年的热播榜单,女频题材的占比远超男频, 尤其在古装、都市情感、逆袭复仇等类型中表现最为突出。强节奏并非“快剪辑”,而是“叙事时间经济学”的实践,适配拇指视听消费场景;强冲突则以精准设计的戏剧矛盾,持续捕获观众注意力。

“4全”要素,即全场景、全人群、全覆盖、全时段,覆盖传播与受众维度。以大众日常生活为场景,普通人故事为内容,构建“小人物白日梦”的戏剧内核,满足不同人群在碎片化时段的观看需求,实现“全场景渗透、全人群触达”。

“2高”要素,即高科技、高概念,彰显创新实力。依托AIGC、XR等技术打造视听奇观,以新颖核心设定提升内容辨识度,推动微短剧从“娱乐产品”向“艺术作品”转型。报告中提到,国内首部AI技术全程驱动的奇幻探秘微短剧《马家窑迷踪之神杖密码》首播当日播放量突破200万,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0万,AIGC加马家窑文化成功破圈,为科技赋能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的“甘肃范式”。

报告强调,微短剧已进入“全民视听”时代,推动人类生活形态与视听艺术深度融合,正构建新型文明形态。在内容生态上,微短剧与电视剧、网络剧、中剧形成“同生共长”格局,以“倒冰山理论”为叙事特点,通过人物动机驱动用户情绪消费,增强内容黏性。

Part.4

全球精品战略:赋能文化强国建设

在全球化背景下,报告提出微短剧“全球精品战略”,明确其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使命。精品微短剧需以东方智慧与东方美学为内核,通过“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天下观,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社会观,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的道德观”,让世界在“刷剧”中“读懂中国”。

当前,微短剧出海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点众、枫叶互动、九州为核心力量,掌玩、掌阅等平台紧随其后。虽经历300余个APP“跑马圈地”的初步竞争,但未来将走向业态重组,最终实现全民共创、共建、共享、共赢的产业格局。此外,微短剧海外传播中,中华文化标识素材库的构建将成为“文化基因库”,甚至推动全球版权交易模式变革。

报告结语指出,微短剧需以“快”抢占流量、以“慢”沉淀价值,书写时代影像志。行业从业者应秉持“向下谦卑汲取力量、向上追求定义高度、向外胸怀创造价值、向内勇气开创未来”的理念,推动微短剧从“中国精品”走向“全球标杆”,为文化强国建设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