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界

中国—东盟(南宁)微短剧大赛启动 推动“微短剧+文旅”深度融合

2025-10-25 10:28

记者10月23日了解到,中国—东盟(南宁)微短剧大赛目前已经启动,是南宁市首次主办的官方微短剧赛事,通过微短剧这一新兴载体向世界展现南宁的多元魅力,推动“微短剧+文旅”深度融合。

大赛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宣传部、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

据悉,本次大赛对微短剧剧本、成片进行征集,开创性设立人工智能(AI)创作专项奖,鼓励创作者探索AI技术在微短剧全产业链各创作环节的应用与创新,通过赛事评选与扶持,发掘善用AI技术进行微短剧创作的优秀创作者与团队,助力优质作品落地转化。大赛总扶持资金达30万元,为获奖团队及优秀作品提供切实的资金扶持,进一步激发创作活力。

为破解优秀作品“落地难”的问题,大赛将搭建链接创作者、资方、播出平台、品牌方及产业基地等多方主体的沟通平台,打通创意与市场之间的壁垒,激活产业新动能,推动优质微短剧项目从“作品”向“产品”转化,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本届大赛设置了“邕城故事”“绿城生态”“东盟之窗”“数字邕潮”“民族共融”五大创作单元,全方位、多角度引导创作者深挖南宁的文化底蕴和时代活力,参赛作品将成为记录南宁发展、讲述南宁故事、传播南宁声音的重要载体。

政策托底,氛围拉满!

现在,“A市”的故事由你来书写

总扶持资金 30万元 

中国—东盟(南宁)微短剧大赛

来啦!

1.webp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西“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实施方案》(桂广发〔2025〕26号)精神,中国—东盟(南宁)微短剧大赛于10月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是南宁市首次举办的官方微短剧赛事,旨在通过微短剧这一新兴载体,向世界展现南宁的多元魅力,推动“微短剧+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南宁建设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文化新地标。

大赛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主办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南宁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宣传部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大赛单元设置

本次大赛围绕南宁城市特色与东盟合作主题,设置五大创作单元,为创作者提供多元叙事方向:

01邕城故事

以南宁的时代脉动与市井温度为叙事主线,通过城市变迁中的民生百态串联文化根脉。聚焦邕剧、壮族织锦、南宁酸嘢制作技艺等非遗瑰宝,挖掘非遗背后的本土人文印记。联动非遗技艺、文旅打卡、地道美食,用微短剧镜头定格烟火日常,生动传递南宁的市井温情与时代共鸣。

02绿城生态

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底色,捕捉南宁的风景诗意与绿色生活。讲述南宁在百里秀美邕江、平陆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建设中,经济与生态文明发展的鲜活案例,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理念,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向“海”图强、向“边”融合的城市实践。

03东盟之窗

立足“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优势,聚焦南宁与东盟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深度互动,展现双方在非遗互鉴、文旅共赏中的鲜活联结,呈现开放合作、民心相通的时代画卷。

04数字邕潮

聚焦数字经济、智慧城市、跨境电商等前沿赛道,刻画南宁向“数”聚能、向“新”转型的澎湃活力。通过科技改变生活的微观故事,呈现大数据、人工智能(AI)、扩展现实(XR)等新技术如何重塑城市未来。

05民族共融

以“八桂首府”多民族聚居为背景,描绘十二世居民族在文化、节庆、日常中的交往交流交融,重点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将大主题转化为可见、可感、可共鸣的微短剧故事,用细腻情感诠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时代篇章。

参赛类别及评审标准

01微短剧剧本创作类

1.本赛道征集未创作成微短剧的原创微短剧剧本,剧本需以南宁为核心背景,融入“生态绿城、东盟枢纽、民族风情、创新之城”等城市特质或南宁城市元素,展现南宁历史文化、现代发展、未来愿景等。

2.报送需提交“内容大纲”“创作主题和亮点”“制作思路”等剧本创作相关介绍。

02微短剧成片类

1.本赛道征集已制作成片的微短剧,播出与否均可。剧中需出现南宁相关元素,展现南宁地域文化与城市风貌,体现城市精神或产业特色等。

2.作品须拥有完整版权,严禁使用未授权素材。剧集单集时长为1分30秒-19分钟,总剧集须达到3集及以上。

3.作品格式为MP4格式,需为横屏(1920px×1080px)或竖屏(1080px×1920px),帧率不低于25fps,码率不低于18Mbps,编码H.264,音频AAC立体声。若视频编码采用AVS2标准,则码率不低于36Mbps。剧集需配备简体中文字幕,多语言作品需加配中文字幕。

03人工智能(AI)创作类

1.本赛道征集微短剧全产业链中运用AI技术创作的相关作品,鼓励探索AI在影视创作各环节的应用与创新,如AI辅助或生成微短剧剧本、运用AI进行视频生成/虚拟角色制作/智能剪辑/特效设计的微短剧成片、AI创作的微短剧配乐、海报等,均符合投稿方向。

2.该类别作品所用AI工具、模型须获合法授权,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要求,报送时需附《AI技术应用说明》,注明AI工具名称及具体技术应用环节。

大赛流程

1征集阶段:2025年10月中旬—11月30日,作品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11月30日。

2评审公示阶段:2026年1月底前公示。

扶持作品设置

1微短剧剧本创作类

一等作品6部,二等作品8部,三等作品10部,颁发证书,每部作品给予一定扶持资金;优秀作品12部,颁发证书,不给予资金扶持。

2微短剧成片类

一等作品2部,二等作品4部,三等作品6部,颁发证书,每部作品给予一定扶持资金;优秀作品8部,颁发证书,不给予资金扶持。

3人工智能(AI)创作类

一等作品2部,二等作品4部,三等作品6部,颁发证书,每部作品给予一定扶持资金;优秀作品8部,颁发证书,不给予资金扶持。

*若上述扶持项目在评审过程中无符合要求的作品,可空缺。

作品报送要求

1.参赛作品须为2024年11月30日至2025年11月30日期间制作的作品,且为未获得过地级市以上同类型比赛奖项或扶持的作品。

2.参赛作品须为本人或机构原创,严禁剽窃;涉及肖像、著作、商标等知识产权及法律问题,由参赛方(单位/个人)自行处理并承担相关纠纷,与大赛组织机构无关。作品提交后,即许可大赛组织机构拥有非商业使用权(含纳入微短剧数据库、推荐至更高层级赛事、媒体展播,及在推介、观摩等活动中复制、播出、网络传播)。

3.作品仅限1个单位(个人)报送,原则上由版权方报送;非版权方报送须事先征得版权方同意。若发生版权纠纷,责任由报送方自负,已获扶持项目将予以撤销。

4.无报名费用,参赛者报送作品数量不限;参赛材料含作品、报名表等报送资料不予退还,参赛者需自留底稿。

5.报名流程:登录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http://wgl.nanning.gov.cn)或“南宁文旅”微信公众号下载《大赛报名表》填写并签字/盖章(以单位为主体进行报送的,报名表“盖章(签字)”处务必盖章),扫描为jpg格式后,连同作品电子文档及作品相关资料(详见上文“作品类别报送要求”)发送至专用邮箱:nnwdjds2025@163.com;多作品报送需额外提交《参赛作品清单表》。

6.凡投稿者,均视为确认并遵守本次大赛的各项规定。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

7.赛事咨询电话:0771—5802665。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