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文化

短剧抢人图鉴:郑州带头抢、西安暴增128%、川渝觅编剧、横店争爹妈

2025-10-27 13:25 来源: 短剧自习室 作者: 作者:格文

短剧圈什么岗位是香饽饽?哪里最缺人?

在剧本中心制的短剧圈,编剧常常被视为最核心工种,随着演员片酬水涨船高,制作公司也都在争相签约演员经纪。

然而,你想象不到的是,在这个热火朝天的行业里,要论岗位稀缺性,编剧和演员都要靠边站。

没错——短剧剪辑师,才是制作公司三天两头就在面试的岗位,也是目前市面上缺口最大的岗位。社交媒体上看一圈,到处都是急招剪辑师的信息。

IMG_256

10月20日,智联招聘发布《2025年三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短剧相关人才需求同比增长26%,剪辑师以15.9%的职位占比超越编剧岗(10.0%)和演员/模特岗(8.6%)。

从各地的产业特点,我们也能一窥,它们在人才缺口方面究竟都有哪些特征。

一、岗位稀缺排名:编剧演员靠边站,剪辑请就位!

剪辑师:占C位(15.9%),市场空间扩张+职业特性推动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剪辑师以15.9%的占比,在需求层面上压倒编剧和演员,成为最稀缺的岗位。短剧的“效率革命”将剪辑师推向了人才需求的中心。

在单集时长被极致压缩的行业标准下,剪辑已超越传统后期范畴,对剧情节奏与用户留存都有影响。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为剪辑岗位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剪辑师群体正普遍面临“高压低薪”的职业困境。他们常在凌晨接收素材,连续熬夜赶工,工作强度极大;尽管岗位对节奏、镜头语言、声音设计等专业能力要求极高,其报酬却与专业价值严重脱格。

例如,一部72集短剧的纯剪辑总报价可能低至1.8万元,由多人分摊后收入微薄;市场上普遍报价约为250元/集,部分低价项目甚至可压至150元/集。

正因如此,剪辑岗位呈现出“高需求、高流动”的显著特征。行业的繁荣不断创造着新的岗位,但高强度与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又持续导致从业者的流失,不断加剧着人才的供需缺口。

编剧:占比第二(10.0%),优质内容成竞争壁垒

“剧情为王”在短剧赛道依然是硬道理。能在开头3秒抓住用户注意力的优质剧本,是短剧脱颖而出的核心。市场也在真金白银地奖励编剧:

红果不断升级剧本合作政策,最高保底20万,分成比例最高40%; 快手此前开出40万征五大类型优质剧本; 骏乐影视为编剧开出百万年薪加分红。

高回报吸引了大量网文作者转型入场,爆款的编剧依然是行业最抢手的人才类型之一。

演员/模特:内容演绎的核心载体(8.6%)

作为短剧的第一张脸,演员的表现力直接关乎用户的去留。市场的蓬勃发展为新人创造了大量机会,引发了各大平台和经纪公司的“抢人大战”。

掌阅发布“聚星计划”,爱奇艺、听花岛等平台持续扩大签约规模

横店星探比演员更忙碌,蹲守片场门口递名片争抢新人

欢瑞“新生计划”从24000份简历中签下百余人

点众旗下河马星驰从合作演员中直接签约

黄晓明新设“炳璨文化”入局短剧经纪,已签约5名新人

整个行业正通过“以演代练”的模式快速构建和储备自己的演员梯队,以支撑持续扩张的产能。

支撑生态的多元角色此外,主播(5.4%)、短视频运营(5.3%)、编导(3.5%)、制片人(2.8%)以及摄影、信息流优化师等岗位,共同构成了短剧工业化生产的人才图谱,确保了从内容创作到流量分发的完整链条高效运转。

二、城市抢人哪家强?制作发行资本齐发力

在吸引和抢夺短剧人才方面,各城市都在鼓足力量,施展吸引力

郑州/西安:制作岗位多,“剪刀手”来者不拒

郑州以13.3%的职位数占比位居城市榜首,三季度郑州短剧人才需求同比增长75.6%。而西安虽然以6.4%的比例排在第四位,但其对短剧人才需求的增速却高达127.9%。这背后是两座城市作为制作重镇快速扩张的现实。比如,郑州已聚集超820家微短剧相关企业,形成“十分钟找齐灯光组”的集群效应;西安西咸新区则构建了六大拍摄基地、三大制作基地的完整生态,拍摄总面积超8万平方米,累计拍摄短剧超千部。

庞大的制作体量,直接催生了海量的制作岗位,而两座城市占了总需求的五分之一,在剪辑师的缺口上想必“贡献”不小。为此,两地企业不得不降低招聘门槛,许多公司在招聘剪辑师时明确表示“接受小白”和应届生,甚至在很多城市拒绝的信息流剪辑师,两地也来者不拒。社交媒体上“偌大的郑州招不到短剧剪辑?”的呼声,正是此轮人才紧缺的真实写照。

IMG_259

与此同时,两地也尝试通过政策和培训体系试图破局。郑州明确提出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以驱动全产业链人才聚集;西安西咸新区则建成了系统的实训基地,与超20所高校合作开设从编剧、拍摄到制作的实战课程,2024年培训专业人才已超5000人次,力求缓解用人短缺。尽管路径略有不同,但郑州与西安共同印证了一个趋势:短剧行业的规模化与工业化扩张,正使得具备强大制作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持续面临高质量、高效率剪辑人才的巨大缺口。

横店:特约演员宝藏地,“霸总爹妈”也能挑大梁

最近,听花岛短剧《回到70年代霸道婆婆带我飞》靠“打戏”将饰演婆婆杜月梅的演员李敏和“传统女人”扮演者王薪媛送上了热搜。这也是继“太奶奶”系列的屈刚之后,再次让观众眼前一亮的中老年演员。今年8月,横店急缺“霸总爹妈”曾被广泛关注,报道透露这类演员日薪高达5000元。很多年轻人关注到这则新闻,便带着自己的父母前往横店,但短剧追求极致的效率,不少中老年人在背台词、能熬夜这两条上就被劝退了。

IMG_260

横店演员和导演都对封面新闻表示过,因为短剧精品化的趋势叠加女频短剧的主导,中老年演员缺口大,主要在于形象好、气质佳、演技好的中老年演员比较难寻。

与其说是缺“霸总父母”,不如说是中年专业演员。

而没有表演基础的中老年人,即便成为横漂,也难以像李敏、王薪媛这类特约演员在一部短剧里挑大梁,只能穿梭在各个剧组里“跑龙套”,而且,他们的片酬能否支撑在横店的生活成本也是个问题。

北京/上海:资本与平台高地,专招运营与策略“大脑”北京以12.9%的占比在人才需求上排列第2,依托传统影视内容高地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三季度短剧人才需求同比增长36.4%。北京集聚抖音、红果、点众/河马、中文在线等23家TOP级平台,数量占比全国半数以上,很明显是资本和平台的聚集地,有大厂布局。

由于用工成本更高,这些企业的招聘重心会更倾向于产业链的高端环节,比如内容策略、市场营销、品牌管理这些。英雌北京招聘的岗位也会更偏中枢型,比如总编/主编、产品经理、用户增长专家、制片等岗位。

成都/重庆:编剧脑洞聚集地,专治“剧情不够爽”坚实的网文基础为短剧编剧输送了核心力量。阅文集团数据显示,川渝地区网文作家数量持续位居全国前列。短剧在叙事节奏和“爽点”密度上,与网络文学一脉相承,这使得网文作家转型短剧编剧具有天然的适配性。

庞大的网文作家群体,构成了川渝地区短剧编剧队伍的强大后备军。因此,在短剧人才的竞争中,川渝地区的核心优势集中于内容创作端。当地公司在招聘编剧时,更倾向于寻找那些理解用户情绪、能够快速制造戏剧冲突并熟悉网生代审美的年轻创作者。同时,川渝还是听花岛、四月联盟等头部制作公司的重要根据地,这片由生活气息与文化底蕴共同浇灌的土壤,正使其成为国内短剧内容创作的高地。

广州:流量运营心脏,专精转化与本土化广州的微短剧产业坐拥微信、映宇宙、魔方等头部企业,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围绕微短剧发行的流量运营环节。

这里的公司通常精通于将流量高效转化为商业收益的“尖兵部队”。因此,广州稀缺人才是直接对投资回报率负责的信息流投流师和流量运营专家。同时,#跟着粤语短剧打卡广州 话题在短视频平台拥有超过5000万播放,是短视频平台“城市+短剧”第三高播放量的话题。这可能意味着,能够制作粤语短剧、擅长将广州的城市文化融入剧情的本地化内容制作团队也同样重要。

杭州:数字与文旅融合,催生技术型创作人才杭州的实力在于其综合性。它汇聚了掌玩、容量、剧点等顶级企业,并在“微短剧+文旅”方面表现突出,在相关创作计划的取景地中位居第二。在浙江省“浙里微光·微短剧+”创作计划的推动下,杭州的人才需求呈现多元格局:

技术型创作人才:既懂剪辑拍摄,又熟悉AIGC工具应用,能利用技术降本增效。 海外发行与运营专家:依托出海先行者,急需精通海外平台与跨文化营销的人才。 “短剧+文旅”项目策划:能将杭州的城市风光与文化底蕴无缝植入剧情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  语   

短剧热潮下,剪辑师站上人才缺口C位。高需求与高流动并存,折射出行业效率至上的生存法则。

编剧的脑洞、演员的表现、运营的转化,共同构建短剧生态的多元图景。各城市依产业特质抢夺人才,从郑州的“剪刀手”到北京的策略大脑,从川渝的爽剧编剧到广州的流量精兵。当短剧进入精耕期,唯有平衡效率与质量、让人才价值真正回归,才能支撑行业走得更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