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史话

羊马城怀古

2025-10-28 11:50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赵新平

羊马城怀古

羊马城遗址 资料图

赵新平

进入十月的山城,还尚无深冬的凛冽,气候舒爽得恰好。天地间尽是澄澈的蓝,风里裹着桂香与熟透果实的甜,连空气都像是被过滤般清透。山间的草木早已换上盛装,白杨染金、枫树燃红,偶有松柏的深绿点缀其间,层层叠叠的色彩漫过山坡,将“万物丰盈”四个字衬得格外鲜活,瞧着就让人心头敞亮。

恰逢周末清晨,天刚蒙蒙亮,街市还带着几分未散的静谧,便邀约三五好友,一同前往羊马城山上去。脚下的石阶被晨露浸得微潮,踩上去带着细碎的凉意,路边的野菊开得正盛,黄的、白的小朵缀在草丛里,偶尔有几片落叶打着旋儿飘下来,落在肩头,倒像是秋日递来的第一份邀约。

听同行的朋友介绍,历史上,威严耸立的羊马城被誉为宕州古城,垂直高度超过千米,山岭险峻,三面陡绝,位于甘肃陇南宕昌县城西南面的马鞍山山顶,因为自古就是军事要塞,被赋予过多的神秘色彩,又经过了无数岁月的风雨,更显得遥远而又亲切。近年来,羊马古城遗址得以保护,修通了上山的公路及盘山石阶小路,我们选择从背阴面的石阶小路登山,既可以将整个山城的景色一览无余,还因为在半山坡上建有一座经过翻新的寺院——祥云寺,红墙黛瓦深嵌山壁,非常值得一看。

当我们抵达目的地时,从山底抬头,视觉近乎直角,蜿蜒而上的水泥台阶像天梯一样伸向天空。早就听说登羊马城不易,于是鼓足勇气拾级而上,从第一个山门到观音殿,看到水泥构筑的沿路护山壁上连着画了两朵盛开的粉莲花,白藕根,绿圆叶,心中立刻像被一种柔软无比的情致所感动。殿门开着,整洁的院子里显得空旷,花园内植有牡丹、芍药等花木,我们只是在门外停留片刻,便加快脚步继续上山。

一路上去,山路呈“之”字形,走几步就有拐角,有的拐角处专门筑有树桩样的水泥凳子供游人歇脚,我们走累了,也坐下休息,耳畔忽然“咕呱”一声,几只躲在草丛里的鸟儿被我们打扰,惊慌地飞走了,翅膀几乎擦过我们的耳朵,是戴彩色冠子的鸟儿,全身棕色,两翅和尾栗黑色,有棕白色横斑。

快到山顶的时候,陡直的台阶多了,走得人腰酸腿痛,小心地攀登,腿也还是抖得厉害,憋着一口气,嘴里不停地继续数着台阶的数字,台阶路的尽头约1400个台阶,然后是一小段土路,几步登上去,便是平坦的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山风吹着,被朝霞染红的云朵在我们周围随意飘荡,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从未体验过的境界,大片大片的树木在风中摇摆。远远望去,山脊上颓废衰败的城墙所剩无几,那些被树木和荒草覆盖的地方,就藏着羊马古城的悠悠历史。

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羌人梁勤建宕昌国;唐代,宕昌羌人政权消亡,先后受吐蕃统治百余年,后与吐蕃、吐谷浑人融合成厮罗部,在首领木令征带领下占据岷、洮、宕三州,羊马城便是此时由木令征所筑。据《宕昌县志》记载,此城分前、中、后三城,建于断崖峭壁之上,呈掎角之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三城依山顶地势而建,前城大、中城高、后城小,间距分别为700米和1500米。如今,在外城废墟中,仅存土地庙残迹——石案、厚青方砖碎片与碎成泥土的青瓦砾,不见当年烛台与将士;友人曾提及,二十多年前山上还能捡到古铜钱。城内曾发现大量作战滚石、历代陶片砖瓦,及一块宋代藏文石碑。

金末元初,金兵凭险驻守羊马城,元将按竺尔率军围城年余,始终难越雷池一步。久攻不下之际,他敏锐地察觉到金兵的生存玄机——挖暗道,依靠毛驴下山驮水维系城中补给。按竺尔当机立断截断水道,短短数日便攻克城池。此役以“以巧打巧”的战术设计,成为历史上精准击敌要害的典型战例,其蕴含的军事智慧,至今仍闪烁着深远的价值。

此刻,站在当年兵家交锋的羊马城上,早已不见烽火狼烟的尘屑,也不闻牛角号令的急促,唯有温暖阳光催生万物:粗壮的树木枝干直插云霄,飞鸟盘旋起落,啄食青草地后便抬头凝望,看天上云朵缓缓向远方飘去。黄土与石块筑就的城墙,只余下短短的破垣残壁,静静诉说着岁月沧桑。

昔年筑城者,以砖石为甲、高墙为盾,欲凭坚不可摧的城防锁住长治久安,却未料人与城郭皆如天地间的过客,抵不过一阵长风从天际呼啸而过,终将在时光里淡去轮廓。

宕昌籍文化名人文丕烈曾在《故城咏》中落笔:“故城蔽残垣,江郭逐翠烟;垣下长堤锁,郭外数桥环。悠悠木家事,猎猎霸上幡;羌水今何在?涛起声正酣。”诗行间跃动的故城风貌——残垣映翠烟、长堤绕郭、幡旗猎猎的画面,如今已难寻实景,只剩历史记述与文字吟咏,承载着后人绵长的怀念。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