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播报

重阳暖金城 银龄享安康——兰州市以民生温度绘就“老有颐养”新图景

2025-10-30 11:29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牛占虎 李明娟 实习生 邱美怡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当黄河秋波映照金城烟火,兰州市正以一座城市的担当与温情,将敬老爱老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从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到“一刻钟养老圈”的落地生根,从医养融合的专业守护到文化赋能的精神滋养,这座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人超百万的城市,正以“老有颐养、城有温度”为目标,在重阳佳节交出一份兼具民生厚度与城市格局的老龄友好答卷,让每一位银发长者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服务筑底:“一刻钟圈”提供贴心守护

“下楼5分钟就能吃到热乎饭,荤素搭配才花10多元钱。”城关区雁滨社区的李桂兰老人端着刚从长者食堂取来的午饭,脸上满是满足。重阳节当天,兰州市113个社区长者食堂依旧热闹,“物业+助餐”“中央厨房+助餐”等多元服务模式,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近”享幸福“食”光,每月超30万人次的助餐服务,暖胃更暖心。

安全保障是晚年幸福的基石。“以前卫生间滑,总怕摔跤,现在装了扶手、换了防滑砖,还有紧急呼叫器,心里踏实多了。”七里河区闫桂芬老人的感受道出了众多家庭的心声。

“十四五”以来,兰州市投入1.08亿元为1.8万户老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同步改造1066个老旧小区,从马桶旁的扶手到床头的呼叫器,每处细节都藏着对银发群体的关怀。如今,兰州市2.44万张养老床位、65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织就“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托养照护、健康管理等服务随叫随到。

医养融合:专业守护筑牢健康防线

“不用跑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做康复。”在榆中县城关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刚做完理疗的张文安老人连连称赞。重阳节前夕,这里的医护人员特意为老人们做了健康体检,从慢性病管理到中医理疗,全方位守护老年群体健康。

兰州市正以专业力量破解“养老难、看病烦”的困境。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打造的“院中院”医养结合模式,组建多学科团队,通过“医疗+志愿服务”两支队伍和医疗、护理、康复、生活照料四大体系,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全流程照护。

目前,兰州市48家医养结合机构、1600余张医养床位,以及95.65%的二级以上医院老年医学科覆盖率,已构建起“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坚实防线,让老年人就医更便捷、养老更安心。

文化赋能:银龄时光绽放别样光彩

安宁区建宁路社区舞之韵模特团里,整齐的脚步声与笑声交织。72岁的张守琴老人跟着老师走着台步,汗水浸湿额头却眼神发亮:“以前在家闷得慌,现在每周都来上课,还认识了好多朋友。”这所开设了舞蹈、书法等多门课程的社区学堂,仅收80元至200元学费,成为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从文艺汇演到让老年群体在非遗集市感受传统文化,再到社区人员与老人们团坐一起闲话家常、举办“暖心饺子宴”,兰州的重阳节充满文化韵味与人文关怀。“银龄行动”品牌更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银发警色”“银龄援助”等特色项目,让老人们从“被照顾者”转变为“社会参与者”,在文化体验、暖心服务与奉献担当里,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与价值感。

截至2024年底,兰州市60岁及以上老人已达101.47万,占总人口的22.87%。这座城市正以政策为笔、服务为墨,在重阳的暖阳中续写“老有颐养、城有温度”的篇章,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