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短剧告别粗放生长,下一站将通往何方?
《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3》(以下简称《太奶3》)的开播即爆,让短剧火出了新高度。
上线前,《太奶3》在红果短剧创下超800万的预约量,刷新了整个短剧行业的预约峰值;上线后,该剧首日热度值更是突破2亿,强势登顶平台热播榜。对比三个月前《太奶2》首日破亿的成绩,实现翻倍增长,印证了该IP持续扩大的内容影响力与用户号召力。最新数据显示,上线5天,《太奶3》的播放量已经破10亿次。
近年来,短剧行业加速迭代、声量日盛,“短剧盛世”成为热议话题。而《太奶3》的现象级表现,恰恰为观察这一行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提供了鲜活样本。
在此背景下,文娱先声特邀《太奶》系列制片人魏思雨与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围绕这部标杆之作展开深度对谈:当短剧告别粗放生长,下一站将通往何方?
01
反套路,一场温情的逆袭
《太奶》系列拍到第三部,给人最大的感受却是“新”。
续接前作,《太奶3》继续围绕穿越成少女的科学院首席院士容遇与70岁的儿子英宝(纪舜英)、五个曾孙展开,在故事层面打开新格局。从开篇英宝“七旬老汉勇闯大学城”的轻喜剧桥段,到结尾处容遇被陷害却依然坚守信念的动人时刻,《太奶3》从家人的相互扶持,最终升华至对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崇高致敬,让观众在笑声与感动之间无缝切换,打破了短剧流于表面的刻板印象。

“《太奶3》的‘新’并非源于‘太奶奶穿越回18岁’的新奇设定,而是跳出强冲突的创作惯性,以克制笔触与温情视角,重塑出一种久违的家庭喜剧质感。”被问到作品何以能让人感觉既温暖又畅快,《太奶》系列制片人魏思雨告诉文娱先声。
在她看来,《太奶3》构建了一种以家庭情景喜剧为内核的“新故事”。它用家中有一位无所不能的大家长所带来的安全感与满足感,取代了传统的逆袭打脸,从根本上解构了短剧惯用的“宴会厅模式”与人物三角关系。而这些反套路的设计,正是该剧最大的创新之处。

于是我们看到,《太奶3》摒弃了依靠奢华浮夸场景强行制造冲突的捷径,转而将镜头稳稳对准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在看似寻常的家庭情境中,挖掘真挚的戏剧张力。
据魏思雨透露,剧中许多令观众津津乐道的动人桥段,并非源于剧本的精密设计,而是来自创作现场的自然生长。例如,剧中那场令许多人会心一笑的爷孙失恋合唱戏:爷爷与老五各自经历情感挫折,从最初的垂头丧气到随性哼起《失恋阵线联盟》,最终发展为全家人的即兴“尬舞”,而太奶奶则在一旁用手机悄悄记录……这个温馨中带着幽默、伤感中透出治愈的场景,便是在拍摄过程中由主创和演员共同碰撞、自然生成的即兴火花。

同样,从对“上半身打得基础,下半身就不基础”、“燕子,你走了我可怎么活呀”等网络热梗的诙谐致敬,到对《流星花园》《好一个乖乖女》等影视剧名场面的等比复刻,《太奶3》对当下流行热梗的巧妙运用,并非生硬拼贴,而是被有机地编织进人物性格与剧情发展中,成为记录当下流行文化的时代切片。
正是这些从生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片段,让情感的表达摆脱了生硬的说教,以一种细腻而克制的笔触,精准触动了观众心中的共同记忆与柔软角落。

《太奶3》的探索并非孤例,其成功路径也正为整个短剧行业所印证。
在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看来,当下短剧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从“爽感驱动”到“质感驱动”的深刻转型,仅靠强情绪刺激已难以持续吸引观众,只有具备情感深度与审美价值的内容,才能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这意味着创作必须超越单纯的情绪输出,转而构建能与观众建立深层连接的情感世界,而《太奶》系列正是这一理念的先行者。

赵优秀表示,听花岛对《太奶》系列的长期愿景是将其打造成一个“陪伴型IP”。就像是纪氏家族版的情景故事一样,能够真正融入观众的成长轨迹,成为一些观众共同的记忆载体,实现“陪伴成长”的创作初衷。
“我们期待短剧能成为观众生活中的情感陪伴。”赵优秀进一步阐释,“它既可以是日常的‘情绪伴侣’,在你下班疲惫或睡前片刻带来轻松慰藉;也可以是特定节点的‘情感仪式’,就像每年寒假都会重温的温情剧。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短剧真正成为观众生活中温柔而持久的存在。”
02
千亿市场,“短剧盛世”下的价值重塑
当下,短剧行业正全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近日,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在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微短剧论坛上提到,微短剧的品质升级与生态繁荣,正推动着整个产业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刚突破500亿元,最新调研,整个行业而今年正加速向千亿级市场规模迈进,发展迅速的话,今年内可能就接近千亿门槛。
不夸张地说,虽然格局仍在动态演变,但客观上,用“短剧盛世”来形容这一市场的发展态势已不为过。
在创作层面,短剧题材完成了从豪门逆袭、龙王赘婿到多元类型的跨越,家庭叙事、现实议题频频出圈,情感表达也告别了过往的直白激烈,开始转向细腻克制,在保留戏剧张力的同时,更追求有温度、有共鸣的“正能量”。
而在工业层面,定制OST、考究场景、精致服化道、光影美学、合理化制作周期正在成为新趋势,宣发玩法更是全面向长剧看齐,扫楼、战报、庆功宴等成熟的营销手段已成常态。如文娱先声现场所见,《太奶3》观影团规模盛大,其粉丝体量与互动热情已不逊于热门长剧,再次印证了优质短剧所具备的强大用户粘性与市场号召力。

作为产业变革的见证人,身处行业一线的从业者感受更为真切。
在魏思雨看来,短剧行业近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行业认可度的显著提升。“导演、编剧、演员不再严格区分长短剧,这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她也观察到,短剧的边界正不断拓宽,从单一内容形态逐步走向与文旅融合、向IP化迈进,“未来,短剧还有更多可能性等待开启。”
赵优秀则对行业发展保持着审慎的态度。“‘盛世’这个词承载的分量很重”,他坦言,“我们始终怀着学习的心态,因为短剧在内容、制作、题材等各个环节,都还有太多需要成长和提升的空间。”在他看来,当前短剧所获得的关注与认可,更多是观众对行业表达的一种期待,但若以此判断行业已步入成熟阶段可能还为时过早。
他进一步指出,当下短剧行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内容品类的极大丰富。得益于短剧可选题材广、制作周期短等特点,今年上半年已有约三四万部短剧上线,为用户提供了海量选择。但相对的,行业同样存在跟风复制的痼疾,不少制片方陷入流量陷阱,一旦某个题材或爆款出现,就会出现大量1:1复刻的作品,导致内容严重同质化。正因如此,建立有效的版权保护机制,已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

为应对这一问题,听花岛已于今年10月启动战略升级,大幅提升原创内容占比,以差异化构建竞争壁垒。赵优秀透露,过去听花岛每年的原创比例在20%–30%左右,但在调整后,这一比例将提升至70%–80%,未来会有更多非IP改编、全新类型的作品出现在他们的内容矩阵中。
事实上,听花岛今年上半年明确提出了创新、美学、情怀三大精品短剧的核心要素,并将创新置于首位。比如《家里家外》全程采用方言叙事,摒弃了强悬念与戏剧性钩子,转而依靠对一家人命运的真挚描摹,让观众自然沉浸;再比如《太奶3》中容遇与英宝之间跨越百年的母子亲情,以及剧集后半段令人动容的家国情怀,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根脉深处的联结永不磨灭。

这种超越简单情绪刺激、致力于与观众建立深层情感共鸣的实践,正是三大核心要素的具体体现。这一点,从听花岛收获的热烈反馈中已得到印证。
“大家是真的很在乎情感,很在乎情怀。”赵优秀表示。
结语
综合来看,“短剧盛世”的真正内涵,并非数量上的井喷,而是品质的回归与价值的重塑。以《太奶3》为代表的作品正在证明,短剧不仅可以制造爽感,更能够承载审美、传递情怀,实现从“情绪刺激”到“情感共鸣”的跨越。
面对短剧的崛起,两位制片人持有一个共识:短剧并非长剧的替代品,而是与之共生的新形态。长剧凭借其体量与深度构建艺术高度,短剧则以其节奏、当下性与情感浓度开辟独特赛道。二者边界不会模糊,反而会在差异化中各自绽放,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当然,精品化之路注定伴随挑战。如何持续满足观众对续集的高期待?如何在观众想看与创作者表达之间找到平衡?如何避免系列化陷入重复与疲态?这些都是摆在从业者面前的现实难题。
而破局的关键,或许正指向短剧的长期价值。正如赵优秀所言,短剧的终极目标,是成为陪伴一代人成长的温暖存在。而这,才是短剧盛世应有的底色。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