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播报

高台:智慧农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2025-11-05 18:55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当传统农业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走进高台县宣化镇贞号村的智能化果蔬种植基地,答案跃然眼前:棚内不见忙碌的农户,只有数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一株株西红柿挂果累累,圆润饱满,展示着智慧农业的丰硕成果。

这一转变,得益于高台县2025年首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的支持。项目有效弥补了露地蔬菜的季节性短板,与供沪蔬菜基地形成优势互补,显著提升了全县蔬菜产业的错季供应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宣化镇常住人口不足7000人,老龄化与空心化问题曾制约着乡村发展。2020年,宣化镇党委与贞号村党支部牵头完成3100亩耕地整村流转,建成连片露地蔬菜基地,将零散土地整合为规模化“致富田”。

“起初大家都有顾虑,后来村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我们心里才踏实了。”正在大棚忙碌的村民李明德说,“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收入稳定。”

去年,贞号村通过整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45万元。今年,村党支部创新采用“党支部+公司+基地”模式,整合资金450万元,新建10座高标准双拱双膜钢架大棚,配套智能温控、墒情监测、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设施。

如今,这10座大棚搭载的“最强大脑”——5G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数据,通过手机App可实现一键灌溉、补光、通风。“设施+技术”双轮驱动,构建起完整的智慧农业体系。

“从目前采摘的情况看,每个棚西红柿产量超过1万公斤,当前每公斤售价达2.5元。”贞号村党支部书记朱吉财介绍。

为增强产业韧性,村里成立了高台县臻品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与河南绿盛祥农业公司深度合作,构建了“村企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联合体。村集体负责种植市场畅销的精品果蔬,合作企业提供籽种、技术和保底价订单收购,并负责对外销售。

这一模式还建立起“1225”利益联结机制:收益的10%作为流动资金,20%用于资产固定分红,20%归村集体,50%归合作企业,确保产业发展红利惠及各方。

“基地建成后成效显著。”宣化镇副镇长寇继锋表示,“该基地年可销售精品果蔬500吨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有效解决近300名群众就近就业,带动户均增收约2万元。”

贞号村的实践是高台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高台县立足现代丝路寒旱农业资源禀赋,围绕“做大基地、做精产品、做长链条、做优品牌”的思路,推动蔬菜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目前,高台县已成为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及甘肃省蔬菜生产大县,产品远销新疆、浙江、广东等地。

2025年,高台县蔬菜种植面积预计达22.5万亩,总产量9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25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