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评论

【丝路话语】婚介乱象让寻找爱情难上加难

2025-09-08 13:17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苑广阔

□  苑广阔

近日,30岁的小婷(化名)向记者反映,她在南宁×禧婚姻服务有限公司交了5万元相亲会员费,按约定可匹配与5名优质男士相亲。后来,她觉得见过的男士并不太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要求退款4万元被拒。记者采访了解到,还有多名女子跟小婷有相同的遭遇,她们在另外两家婚介公司交了6000元至5万元不等的相亲费,也是认为服务与收费不匹配要求退款,但涉事公司称已按合同提供服务,只愿意退回部分钱。(9月4日《南国早报》)

花5万元相亲服务费,匹配的“优质男士”却与承诺相去甚远;社交平台上的“引流网图”竟成诱饵,实际服务却大幅缩水;合同条款暗藏玄机,退款维权困难重重……近期,南宁多名女性在婚介机构的类似遭遇,折射出当下婚恋市场的混乱现状。

本应承载美好期待的婚介服务,为何乱象频生?从报道中可见,一些婚介机构套路满满:利用“结婚焦虑”进行营销话术轰炸、“看人下菜碟”式定价、服务承诺与实际体验严重脱节、合同设置不对等条款。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并非个别现象,而是行业中较为普遍的操作手法,折射出婚介服务市场缺乏规范、监管缺位的现实。

这些乱象不仅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更无形中增加了年轻人婚恋选择的成本与风险,挫伤了他们通过正规渠道寻找爱情的积极性。当信任被一次次辜负,当真诚被套路所利用,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婚恋生态。

婚恋服务本应是成人之美的好事,如今却被一些机构异化为“焦虑变现”的工具。究其根源,在于行业准入门槛低、服务标准缺失、监管力度不足。当前婚介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缺乏政府指导价,这虽然赋予了市场灵活性,但也给了一些不良机构“看人下菜”的操作空间。

值得肯定的是,国内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行动。上海部署了婚介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创新引入“消费冷静期”制度;北京发布合规指引,明确禁止编造、杜撰征婚当事人情况;深圳发布《婚姻介绍机构服务规范》团体标准。这些举措展现了地方政府规范婚恋市场的努力,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更多地区跟进,形成全国性的监管合力。

规范婚恋市场,需要多管齐下。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明确婚介机构的责任义务;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婚介机构进行检查;推广合同示范文本,避免霸王条款;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维权渠道。同时,婚介机构也应加强自律,诚信经营,真正以成就姻缘为己任,而非短期利益。

寻找爱情本就不易,不该让婚介乱象成为新的障碍。整治婚恋市场乱象,不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也是营造健康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期待随着监管的加强和行业的规范,婚恋服务能够真正回归其本质,成为帮助人们寻找幸福的桥梁。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