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母亲河畔幸福人家
母亲河畔幸福人家
有“黄河入陇第一村”之称的玛曲县木西合乡木拉村美景。
木拉村环境优美,牛羊肥壮。
木拉村木加木措一家人欣赏在新居拍的全家福。
靖远县兴隆乡大庙村拥有3000多棵百年古梨树,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大庙村沉甸甸的香水梨挂满枝头。
村民陈之中(左一)画笔下的大庙村栩栩如生。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奔涌而出,在玛曲县勾勒出“天下黄河第一弯”的壮美画卷。被誉为“黄河入陇第一村”的木西合乡木拉村,便静卧于黄河首曲的臂弯之中,天蓝色的河面映出新居的倒影。2024年底,该村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99户牧民告别草原深处,迁入毗邻黄河的新家园。崭新的水泥路、稳定的自来水、充足的供电与畅通的5G网络同步接入新居。
牧民三木培笑着说:“搬入新家,日子好了,也为护河出了份力。生态越好,咱的生活也会越旺。”村里的变化看得见,村民的幸福摸得着。2025年上半年,木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7%,草原超载率下降18.4个百分点,黄河沿岸植被盖度提升9个百分点。
黄河穿山越峡,一路奔腾向东。似一条金色丝带,穿甘南、临夏,越兰州、白银,奔涌913公里,在陇原大地挥洒写意长卷。在靖远县兴隆乡大庙村——这个黄河流经陇原的最后一个古老村落,写下深情句点。
大庙村,这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村落,曾为丝路古渡之要隘。今日的大庙村,更荣膺“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称号。梨园成海,古树枝繁叶茂;梨果飘香,流淌着村民的富足安康。
古梨树坚韧守护堤岸,见证着母亲河的安澜与滋养。我省加快推进黄河上游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黄河及其主要支流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从玛曲木拉到靖远大庙,一幅“人护河,河养人”的和谐图景在母亲河畔徐徐铺展。绿色与发展相携而行,古老的黄河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滋养着沿岸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富庶。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蹊 丁凯 盛学卿 马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