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之乡岷县:丰收正“当”时 籽籽尽“归”仓
当归之乡:丰收正“当”时 籽籽尽“归”仓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曲婷婷 通讯员 马文栋 李 斌
白露前后,被誉为“中国当归之乡”的岷县迎来了一场关键的丰收节点——当归种子收获季。药农们抓紧晴好天气,采摘、整理、分拣、晾晒着一粒粒饱满的当归种子。这些珍贵的道地药材“芯片”,不仅关系着药农们当下的收入,更预示着来年全县当归产业的生机与活力。
连续的阴雨天后,岷县禾驮镇山沟村的徐虎珍带领工人来到当归种子基地。下地后,大家手脚麻利地收割当归植株,确保在下一个雨季到来之前把所有的当归种子采收完毕。
“今年的当归种子大概有10亩,每亩的产量是70-80斤,一共有七八百斤。这个种子是3年生的种子。前几天下雨,这两天也就是抢收的黄金时节。收完后先挂起来晾晒,有客户的话就卖掉。”岷县隆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虎珍说。
今年50岁的徐虎珍,谈起真假种子,徐虎珍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眼到、手到、心到,一辨便知八九不离十了。
多年来,凭借良好的品质和信誉,徐虎珍已与多家制药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正在田间地头采集当归种子的甘肃药业集团陇神中药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贠小杰说:“去年我们公司采购了隆禾合作社的当归种子,培育的当归质优效佳,抽薹率在10%-15%左右,接下来我们公司打算采购700-800斤的当归种子以及后续的种苗。”
因为头脑灵活又熟稔当归种子的采种技术,2021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宋韩珍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子和种苗成了他致富的“宝贝”。
“今年,我的当归种子能产500斤,现在已经销售了300多斤,家里面还有200多斤。市场价格的话,在地里面收是150斤一把(按照斤数就是600元左右)。”岷县宋韩珍中药材种植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韩珍说。
岷县禾驮镇山沟村当归种苗繁育大户潘万军说:“按目前的价格,预计每亩当归种子种植能收入3-4万元,抽薹率也控制在10%-15%,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每一粒种子都有自己的故乡,海拔2300-3000米,全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深厚的黑土层都是当归种苗生长的必要条件。禾驮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形成了“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当归熟地育苗技术,支持大户和合作社建设快检平台,举全镇之力拔除火药籽,从源头保证当归种子的质量和道地性,让其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香饽饽”。
“周边县区当归的种子种苗基本上都是从我们禾驮出来的,全镇每年的当归种子产量在6000斤左右。我们现在成功培育扶持了两家种子种苗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有120多户,他们的产量能达到4000斤。”禾驮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乔彦军说。
在当归研究院当归种子生产工厂,记者见到了升级版的当归种子,眼前五颜六色的种子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当归种子的认知,农技人员说:“和传统当归种子相比,除了外形的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生产效益。”
岷县当归研究院新产品研发负责人刘鹏伟说:“丸子粒化种子与传统种子相比有三大优势:第一是发芽率高,成育率好;第二是它的亩播量小;第三是流动性好,便于机械化播种。”
近年来,岷县依托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核心区建设,全面实施中药材“百千万”绿色标准化种植工程,加强“岷县当归”道地品种保护,每年拔除当归早期抽薹植株面积10万亩以上,建成当归集约化良种繁育核心示范基地500亩以上、优质当归种苗繁育核心示范基地2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当归种子种苗繁育面积3.4万亩以上,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当归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截至2024年,岷县共发现标记野生当归分布群落20多个,并开展了“岷归1号”“岷归2号”等当归品种的推广和优质种子种苗繁育工作。岷县当归种子种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