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磅原创

【2025相约敦煌——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行走敦煌的研究笔记

2025-09-18 09:03 来源: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高羔

1942年春季,向达先生作为北京大学代表,随西北史地考察团,经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向达先生以科学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敦煌艺术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因此他被誉为“敦煌学”的先驱。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莫高窟(千佛洞)、万佛峡等。所到之处,向达都一一详细考察,并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历史功底,将考察过程和结果详加记录,不禁让人感叹于他对历史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1943年7月至1944年,向达作为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组长,再赴河西,两到敦煌。他抄录莫高窟碑文、题记,考证洞窟年代,还对敦煌周边古遗址作了调查。他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雕塑、文献等珍贵文物详加研究,以及对古代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交流的深刻见解,撰写了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以《瓜沙谈往》为名结集出版,因此,《瓜沙谈往》也是由向达先生在敦煌的考察笔记整理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

《瓜沙谈往》中的“瓜”与“沙”,即指瓜州与沙州。所以说这是一部从中外文化交流史角度对丝绸之路重要地标瓜州和沙州的历史文化进行重新审视的力作。

在浩瀚的敦煌学研究典籍中,打开《瓜沙谈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别样的世界。数十年前,河西走廊的尽头是一个什么模样?莫高窟的雕塑、瓜州榆林窟的彩绘,是否安然无恙?《瓜沙谈往》可以说是呈现出了向达这位史学大家,用半生心血,在残垣断壁间打捞文明碎片的执着身影。

向达先生是湖南溆浦人,早年靠寡母含辛茹苦抚育读完中学,后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1935年远赴英伦,沉浸于不列颠博物馆,克服重重困难,抄录敦煌遗书中的俗文学及回鹘文写卷。

20世纪40年代,敦煌尚处在西垂一隅,荒芜偏僻之境,更毋论“敦煌学”。向达先生却“以脚丈量历史”的治学态度,不顾路途艰险,穿越戈壁沙漠,两赴莫高窟、榆林窟等地进行实地勘察,从而完成了《瓜沙谈往》。向达先生心怀虔诚地前往,脚踏实地考察,因此考察内容扎实可靠,留给了后世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敦煌文献。

《瓜沙谈往》一书曾多次出版。不同版本的《瓜沙谈往》收录内容各有不同。其中甘肃人民出版社2024年出版的《瓜沙谈往》,除了辑录旧有的《西征小记》《两关杂考》《莫高、榆林二窟杂考》《罗叔言〈补唐书张义潮传〉补正》等四篇文章,还补入《敦煌考古通信》等作品。

向达先生也许与兰州有缘,他在第二次前往敦煌时,于1944年3月21日由重庆乘飞机抵达兰州。应甘肃科学教育馆之邀,于4月2日在陇西路南口(今省政协家属院)附近的大礼堂举办了题为“敦煌佛教艺术之渊源,及其在中国艺术上之地位”的演讲。就是在这次演讲中,一位18岁的青年学子在台下也聆听了向达的演讲,并对向达的演讲作了三千余字的详细记录,整理后在报纸上进行了连载刊发,这位青年学子就是后任兰州大学外语教授的水天明。

向达先生在《瓜沙谈往》中没有宏大叙事的铺陈,也无晦涩理论的堆砌,他只是娓娓讲述了河西走廊历史地理,以及对文化民俗的考证与感悟,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触摸到了丝路古道的温度与厚度。如今,当我们怀着虔诚走进莫高窟、当我们欣赏高清数字壁画时,是否会想起,向达先生这样的先驱者,为敦煌研究所倾注的心血。

(《瓜沙谈往》,向达著,九州出版社出版)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