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创新转化再添“敦煌模式” 常沙娜艺术中心启幕
文化遗产创新转化再添“敦煌模式”
常沙娜艺术中心启幕
(甘肃省文旅厅供图)
每日甘肃网9月1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9月17日,敦煌无界文化空间内嘉宾云集,海内外文化界人士共聚一堂,见证敦煌常沙娜艺术中心的正式启幕。该中心以中国著名艺术设计教育家、敦煌艺术研究学者常沙娜先生命名,系统展示其数十年来将敦煌藻井纹样与色彩体系转化为现代设计与美学的杰出成果,标志着敦煌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入新阶段。
引人注目的是,常沙娜先生亲自携工作室团队与六家文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敦煌纹样数字版权库”。这一平台将系统整合、数字化保存并开放授权敦煌经典纹样资源,推动传统图案在现代家居、服饰、数字文创、公共艺术等领域的合规使用与创意开发,为文化IP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权威平台与标准范式。
艺术中心的建立,不仅是对常沙娜先生艺术成就与学术贡献的致敬,更是一次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探索。常沙娜自幼随父亲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学习,深研敦煌壁画中的色彩、纹样与造型,其后一生致力于将敦煌艺术元素运用于新中国设计实践中,人民大会堂、首都机场等国家重点项目的装饰设计均凝聚其艺术智慧。该中心通过文献、手稿、图像、实物和数字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面呈现她如何将藻井、卷草、飞天飘带等敦煌典型元素转化为现代工艺与生活场景。
据悉,该项目自筹备以来,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等12家专业机构和单位的支持。同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策划的纪录片《花开敦煌》也宣布开机,预计于今年年底面向全球播出。该片将以常沙娜的艺术人生为线索,展现敦煌艺术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未来,敦煌常沙娜艺术中心将被打造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枢纽。通过展览、研讨、创意工作坊和国际合作项目,持续推动敦煌艺术元素进入当代审美领域和消费市场,探索以文化遗产带动文旅融合、地域发展的新型路径。
敦煌不仅拥有辉煌的历史,更在不断对话当代、走向世界。常沙娜艺术中心的启幕,不仅是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一件盛事,也为全球范围内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敦煌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学术梳理、数字转化、版权开放与产业协同,真正让沉睡在洞窟中的艺术瑰宝“活”起来“走”出去。
记者 高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