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艺界

极映影业:精品领航 构建微短剧新生态

2025-10-16 20:58 来源: 综艺报 作者: 作者:薛少林

在微短剧领域,极映影业通过坚持精品化战略和“立体化矩阵”合作模式,成功推出多部热门作品。包括一炮而红的《给你我的独家宠爱》,上星播出的《河伯祭》,以及近期热播的《一刻千金》等,无不印证了其战略的前瞻性与有效性。随着微短剧行业蓬勃发展,极映影业以全球化视野布局未来,从内容精品化到出海国际化,从技术创新到人才培养,全力构建多元融合的微短剧生态体系。

IMG_256

1

研判趋势 战略转型

“男女主对爱情和事业的坚持,不仅让他们体会到真心难得、爱的力量,还促使他们携手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剧集融入玉雕和金缮修复等元素,让观众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谈及正在芒果TV热播的微短剧《一刻千金》,极映影业创始人孙广洋兴致盎然,并表示近期正积极向身边人推荐这部作品。

IMG_257

孙广洋

极映影业创始人

极映影业与微短剧的缘分始于2020年年初。彼时,短视频平台蓬勃兴起,用户观看习惯发生改变。极映影业敏锐捕捉这一趋势,果断做出战略决策:从传统影视领域转向网络剧、短剧、微短剧的投资与出品。这一决策为极映影业在影视行业浪潮中找准航向。

2021年9月,极映影业出品的首部微短剧《给你我的独家宠爱》上线,收获平台和观众一致好评,不仅荣获该年度腾讯视频优秀网络微短剧荣誉,还斩获年度微短剧票房收益亚军。“首部作品就获市场认可,证明转型方向正确。”在孙广洋看来,这次成功增强了团队信心,为极映影业在微短剧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极映影业能在微短剧领域取得佳绩,与孙广洋丰富的从业经历紧密相关。“当年参与《魔比斯环》制作时,中国三维动画制作尚处起步阶段,专业人才稀缺。”回忆二十多年前参与中国首部CG动画电影的经历,孙广洋语气中仍透着自豪。2001年,他赴中国香港GDC环球数码深造数字电影制作,这段经历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也为其日后在影视行业发展筑牢根基。

回内地后,孙广洋主要从事视觉效果指导工作。2006年,他从上海电影集团离职,创立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并担任《爱情公寓》系列视觉效果指导。孙广洋认为,在传统影视领域积累的经验,为团队转型微短剧提供了优势,助力极映影业在转型中少走弯路,快速适应新赛道。

2016年,孙广洋创立上海极映影业,专注影视剧内容创作。2019年,极映影业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这笔战略融资犹如及时雨,为极映影业发展提供重要资金支持。孙广洋透露,“这笔战略融资主要用于网生内容生产、投资、出品,以及‘引力波短剧创作计划’的早期启动。”

2022年2月,极映影业在上海发起由十余家网络内容机构组成的“引力波短剧创作计划”。该计划旨在汇聚微短剧投资出品、创作开发、拍摄制片、宣传发行的一线团队,推动制作升级和多类型化开发。“市场有限,但提供一个开放环境,让影视上下游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探索尝试,很有必要。”孙广洋表示。

2

严控品质 打磨精品

近年来,极映影业始终坚守精品定位,紧贴Z世代对优质内容及个性化观看体验的需求,持续推出《给你我的独家宠爱》《保护我方城主大人》《河伯祭》《一刻千金》等作品。这些作品凭借精准的题材切入、鲜明的风格表达和出色的市场表现,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精品化不仅是行业趋势,也是内容创作的必然选择。”孙广洋认为,随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微短剧行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升级。“精品化意味着创作者要有头部内容思维,制作成本、导演、编剧、摄影、美术及主演等,都要尽可能达到微短剧赛道的高配置,以确保作品高品质。”

极映影业提出的“立体化矩阵”合作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孙广洋解释,该模式主要包括整合合作方优势资源,题材实现古装与现当代全覆盖,剧集时长涵盖长、中、短,确保出品内容的丰富性和高品质。在实际运作中,“立体化矩阵”形成强大合作网络。以《给你我的独家宠爱》为例,该剧由极映影业负责资金和资源,阿柯文化负责提供IP并承包宣发环节,小故事影业负责承制。“这种‘立体化矩阵’能实现各方资源的最大化整合,同时分散风险。”

IMG_258

随着更多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和新势力入局微短剧赛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孙广洋认为,极映影业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精品内容的匠心打造及对品质的严苛把控。“我们建立了多维评估体系,从市场潜力、内容创新性和价值观、制作可行性、制作品质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项目,不断提升团队的投资出品把控能力和项目审美能力。”

例如,在市场潜力评估方面,团队会研究Z世代观剧偏好,分析不同题材的流量天花板和用户留存数据,以数据驱动的评估方式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在内容评估方面,团队注重故事性和叙事方式,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注重社会价值,从源头上杜绝与核心价值观不符的题材;团队务实评估拍摄周期、场景实现和特效成本,有效控制项目风险;项目进入制作后,团队持续监控质量……通过这套评估体系,极映影业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我们不仅要做出好作品,还要建立可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机制。”孙广洋总结。

3

多点突破 探索商业新路径

从分账合作到台网联动,从IP开发到文旅融合,极映影业正探索微短剧商业化的新路径。

“我们的项目原创较少,主要与大鱼文化等优质IP内容方深度合作、联合出品。”孙广洋介绍,极映影业在项目开发上主要采取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各方从选题阶段就共同筛选作品,并在拍摄制作过程中保持深入沟通。所有出品方通过提高在剧本、拍摄、宣发阶段的参与度,形成创作合力,确保项目在各个环节都能保持高水准。

在与网络视听平台合作方面,极映影业主要采用分账模式。“分账模式能让内容价值直接接受市场检验,也是对内容品质的最好证明。”在孙广洋看来,这种模式虽要求制作方承担更多风险,但也带来更高收益潜力。以《给你我的独家宠爱》为例,该剧三个月内分账即破千万元。

IMG_259

同时,极映影业积极探索与电视台的合作。《河伯祭》于2025年1月1日登陆山东卫视,正在热播的《一刻千金》也将在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等一线卫视播出。在孙广洋看来,横屏微短剧在卫视播出逐渐成为常态,且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微短剧叙事上的快节奏、强情绪和精良制作,给电视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剧体验。“能上星的微短剧作品,通常需具备制作品质优良、题材立意高远、故事可看性强等特点。”

这些尝试不仅为极映影业开辟新的发行渠道,也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商业模式。孙广洋介绍,目前公司与电视台的合作主要采用成品采购模式。公司独立完成创作和制作后,带着成片与电视台洽谈合作。电视台评估作品,综合考虑题材、质量、市场潜力等因素,决定是否采购及播出。“这种模式给予我们更多创作自由,但也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作品的质量和市场吸引力。”孙广洋表示。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极映影业正突破传统的C端付费模式。孙广洋透露,目前公司正与文旅部门积极接洽,未来将尝试文旅与微短剧深度融合,探索在传播非遗文化、优质特色旅游资源方面的合作。“这种‘微短剧+文旅’模式,不仅能拓展收入来源,还能实现文化传播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对于如何控制项目成本、评估投资回报率,孙广洋表示,“首先必须保证高质量出品、匠心制作,至于商业收益及回报,更多的是交给市场和观众去评判。”他认为,“低成本快回报”与“高投入精品化”并不矛盾,关键是要找到质量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4

多元融合 构建微短剧新生态

面对行业精品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极映影业已做好长远规划。“在题材、技术和市场方面,极映影业秉持开放创新的态度。”孙广洋表示,接下来,公司除了继续深耕微短剧赛道,还将筹备一部中长古装网络剧。该剧将提升制作规模、升级出品质量,实现长短剧团队互补与升级。同时,公司正探索AIGC在短剧、短片生产方面的应用。

在精品化发展的同时,极映影业积极探索“微短剧+”融合模式。公司出品的《一刻千金》成功融入广富林文化遗址和非遗元素,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六批重点推荐剧目。“微短剧与文化、旅游的有效融合,既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又能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与文化内涵。”孙广洋介绍,在微短剧投资出品与地方文旅深度融合方面,极映影业尝试将文化历史名人IP与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美食等相结合进行选题创作。例如,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与杭州、四川、海南等地深度关联,是很好的文旅故事选题。

IMG_260

在出海方面,极映影业取得实质性进展。孙广洋透露,目前公司出品的《一刻千金》等作品已发行至海外,并在YouTube等国外网络平台播出;此前,联合出品的《保护我方城主大人》《河伯祭》等优质剧集,在海外收获不少观众喜爱。在他看来,剧集出海不仅能拓展市场空间,还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让更多海外观众爱上中国故事。“我们相信,通过持续创新和价值创造,中国微短剧能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当被问及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时,孙广洋坦言,内容创新不足、人才短缺、竞争加剧等都是行业面临的问题。但他坚信,坚持头部战略,打造有生命力、创新力、正向传播力的优质内容,在任何时候都具竞争力。“我们通过优质项目培养人才,同时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盟,提升项目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孙广洋仍对微短剧市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随着行业监管日趋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相关影视配套产业持续升级,行业将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我们坚信,专注做好内容,就一定能获得更好回报。”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