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曾经只守着大城市的品牌开始“抢滩”县域
□张忠德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域消费不断崛起。一些消费大品牌纷纷抢滩布局县城,以及中小城市。(10月22日央视网)
曾经在消费版图里扮演“追随者”的县城,如今成了品牌争抢的香饽饽。山姆在张家港开出县级市第三店,希尔顿落户山西万荣,星巴克的绿色标志点亮上千个县级市场……这些曾经只守着大城市的品牌,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县城消费市场藏着巨大潜力。
大品牌抢滩县城并非偶然。在一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县城市场的巨大潜力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它们。昆山、张家港、晋江这些“超级县”,经济总量大,民营经济活,人口多、收入高,消费力肉眼可见地强。山姆往这些县城开门店,就是看准了这份潜力;希尔顿、万豪盯上县域市场,也正是因为县域旅游火了,大家对高品质住宿的需求跟着涨。这都说明,县城居民早不满足于简单买东西,更想追求有品质、有特色的消费体验。
居民需求升级的背后,是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县乡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8.8%,规模还在扩大。现在交通物流方便,“一小时生活圈”成了常态,居民消费体验比以前好太多。产业协同发展也让大家收入涨了,手里有钱自然敢消费。像江苏昆山的电子信息产业、浙江安吉的竹产业加旅游业,都实实在在帮居民提高了收入。钱包鼓了,消费想法也变了,县城居民对高端家电、智能家居、好的教育服务、有特色的文旅体验,需求越来越明显。
县城消费能崛起,不光是居民有需求、企业愿布局,地方政府的推动也很关键。《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里明确,要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推进县域商业建设和“千集万店”改造,加强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地方政府也拿出了实招,对参与商业、物流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资金补贴,还加强市场监管,让大家能放心消费。有些县域还规划改造商业街区、购物中心,做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体,商品更丰富,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带来的不只是品牌和产品,还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比如星巴克,下沉到县级市场后,还在加快本土化创新,推出符合当地人口味的产品和服务;电影院线往县域布局,也让县城居民能及时看到新电影。这些品牌进来,不光满足了大家的消费需求,还能提升县城形象,带动县域商业更繁荣。
县城消费崛起,其实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让居民生活品质更高,也给乡村振兴添了新活力。高品质品牌进来,能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让县域投资环境更好;同时,县域消费增长还能带动物流、餐饮、旅游这些相关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县城消费也有挑战,比如有些地方交通、物流配套还不够完善,消费业态也比较单一。但只要各方一起努力,这些问题慢慢都能解决。
县域消费的蓬勃发展,藏着中国经济的强韧性和内生动力。从沿海到内陆,从城市到乡村,消费活力不断释放,画出了更均衡的发展图景。每个县城的消费觉醒,都是美好生活拼图里重要的一块。这不止是商业领域的拓展,更像是中国发展进程里,一幅生动又实在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