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开启甘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
甘肃省经济研究院 曹震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要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范围已扩大到全球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实现了从蓝图到实景、从倡议到实践的跨越,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雅万高铁、蒙内铁路、中老铁路等标志性工程重塑区域交通格局,“丝路海运”开通100多条航线通达全球主要港口。教育和文化、医疗卫生、减贫培训等“小而美”民生项目落地生根,民生福祉改善等阶段性成果丰硕。
甘肃虽处中国内陆,却是“一带一路”节点上的“黄金段”。中欧班列覆盖中亚五国及德国、波兰等37个国家,主要运输新能源设备、机械配件、特色农产品等40余种产品,成为西北地区联通欧亚的“钢铁驼队”的主力。甘肃企业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中白工业园投资建设的建材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中心已投产,年销售额超2亿美元,带动50余家本地配套企业产品出口,实现“甘肃制造”融入欧洲产业链。敦煌文化以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敦煌文博会已成功举办7届,吸引全球60余国逾万名嘉宾参会,促成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文旅等领域合作项目40余个。从“过路经济”到“枢纽经济”,从单一交通通道到要素聚集、产业联动、文化交融的综合平台,甘肃已实现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飞跃,站在了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起点。
作为连接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核心路段,甘肃凭借“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以“七地一屏一通道”战略构建起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生态屏障、内陆开放通道协同发力的开放格局,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契合。面向新征程,甘肃需从战略定位、重点领域、实施路径等方面擘画,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彰显更大担当。
一是打造“硬联通”与“软联通”相结合的“超级枢纽”。高质量共建的核心在于以创新、绿色、惠民、安全为导向,构建“硬联通强基础、软联通破壁垒”的枢纽体系。硬联通方面,加快中欧、中亚、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提质增效,推动“中吉乌”等新通道建设,完善国际空港、陆港功能,构建“空中丝绸之路”。软联通方面,深化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探索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贸易、投资、金融管理标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甘肃通道”成为“效率高地”。
二是构建“一带一路”“绿色科技与产业合作走廊”。利用甘肃在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的优势,与中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清洁能源项目,从设备出口到技术标准、运营管理一体化输出。推动省内钢铁、有色、石化等企业与沿线国家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领域开展技术合作,实现绿色产能共享。依托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与沿线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聚焦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让“甘肃技术”成为国际合作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擦亮“丝绸之路”甘肃文化数字名片。打造精品丝路旅游线路,联合沿线国家开展文化遗产申遗合作与精品展览。发展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新业态,将敦煌文化、石窟艺术等IP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消费产品。运用数字技术,对敦煌莫高窟等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与展示,通过线上展览、数字藏品等方式,让甘肃文化“云游”世界。持续办好敦煌文博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活动,将其打造成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核心平台,让“甘肃故事”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精神纽带。
四是建设“一带一路”数字信息节点。借力“东数西算”工程,发挥甘肃气候凉爽、能源充足的优势,加快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争取成为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数据存储与处理基地。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经济试验区,支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拓展海外市场。与沿线国家在智慧城市、电子政务、远程医疗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让“甘肃数字”为共建国家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五是筑牢“一带一路”生态安全屏障。将甘肃生态治理经验转化为国际合作优势,向中亚、中东等生态脆弱国家输出荒漠化防治、节水农业、生态修复技术与设备,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在项目建设中,始终坚持生态环保的高标准,推广绿色基建、绿色金融,将甘肃打造成绿色“一带一路”的典范省份,让“甘肃生态”成为高质量共建的鲜明标识。
展望未来,开启甘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意味着甘肃将从中国地理的内陆腹地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不仅是经济能级的跃升,更是文明价值的重塑。通过将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甘肃必将在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交响曲中,奏响兼具西北特色与国际视野的“甘肃乐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甘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