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豆坝镇首批6万斤地栽木耳远销山东
康县豆坝镇首批6万斤地栽木耳远销山东
每日甘肃网9月15日讯 据陇南日报康县报道(通讯员陈佳 薛小东)9月10日,康县豆坝镇地栽木耳今年首次走出大山——首批6.2万斤优质地栽木耳顺利销往山东省滕州市,这标志着豆坝林下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豆坝镇“林区党建+产业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豆坝镇党委、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抓实林区党建,利用撂荒地整治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产业,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富群众”的发展思路,着力在产业规模、利益联结、品牌打造上做足“绣花针”功夫,促进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如今,地栽黑木耳已成为豆坝镇富民兴农的主导产业。
伴着秋日的暖阳,走进豆坝高家沟木耳产业园区,占地300亩地栽木耳显得格外瞩目。
“今年虽受暴洪灾害影响,木耳有所减产,但我们通过产业奖补政策和农业保险,加之市场价格高于往年,农户收入依旧很可观,我们十分有信心发展地栽木耳产业。”豆坝村党支部书记杨明龙自信满满地说。
今年以来,豆坝镇按照全镇“1131”产业发展思路,把发展“三边经济”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以产业奖补政策助力全镇地栽木耳质量和规模的飞跃。同时,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以整治后的撂荒地为载体,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农户拿出闲置土地,按照“联合种植、村委代管、利益分红”模式和“支部+合作社+农户+三类户”的联农带农机制,让荒废“方寸地”变成群众致富“增收园”。
“我们种植了10万袋地栽木耳,今年一棒能摘6至7茬,预计净利润8万余元。”杨李村一社村民李大哥高兴地说。
目前,全镇3个产业园共种植地栽木耳600万袋,年产值可达480万元,带动全镇625户群众户均年增收达2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