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全力构建“公铁联运”立体交通大格局
外联内畅 安全高效
山丹全力构建“公铁联运”立体交通大格局
杨海翔
初秋,驱车行驶在山丹县李桥东沟至马营前山的农村公路上,崭新的沥青路面在青山绿草间蜿蜒伸展,将沿线的村庄、农田和生态产业园区有机串联,绘就一幅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这条公路的通车不仅彻底解决了周边群众出行难题,更成为助推区域乡村振兴的“黄金通道”。
地处河西走廊咽喉的山丹县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无数商旅驼队穿梭往来的繁华盛景。如今,随着“立体织网、高效贯通”交通战略的深入推进,山丹县正在用一条条畅通无阻的现代化道路,重塑河西走廊的交通格局,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兰张高铁三四线武张段开工建设,标志着山丹即将迈入“双高铁时代”。项目建成后,山丹至兰州、西安、乌鲁木齐的用时将分别缩短至2小时、4.5小时和8小时,极大提升与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效率,外联内畅的交通新格局正在山丹大地加速形成。
“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张段)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全县的交通条件,不仅方便群众出行,还能带动特产外销,吸引更多游客,为各类企业创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对全县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褚鸿云表示,将积极配合项目施工,做好服务保障,确保这条发展之路、民生之路早日通车惠民。
与此同时,S52金昌至山丹高速公路开工,建成后将有效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显著缓解G30连霍高速交通压力;G30绣花庙段安全韧性提升工程稳步推进,通过系统性改造增强该路段的安全性与抗风险能力;S301山丹马场四场至二场公路建设同步启动,进一步改善马场内部交通微循环。这一系列项目共同构筑起“外联内畅、安全高效”的交通体系,不仅大幅提升物流效率与出行便利,更有效激活沿线资源开发和产业集聚潜能。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产业兴旺,路网支撑。”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山丹县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S590线山丹至马场二场道路、X013李桥交警队至马场三场道路、X018清泉至民联公路相继通车,X011十里堡至新河、X008陈户至马营公路提质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另有两条总长70公里的新建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般深入乡村肌理,全面提升路网覆盖与通行能力。
“以前,从李桥到马营的路不好走,别说农机走着费劲,外地客商来拉货也嫌难走。现在,路修得又宽又平,我们种地的农机进出方便多了,外面的大车也能直接开到地头,农产品卖出去更顺畅了!”李桥乡东沟村村民赵兴会高兴地说。如今,以往需要绕行的路程大大缩短,新鲜农产品能更快送达市场,游客也能更方便地走进乡村体验田园风光。
民生路,即幸福路。截至2024年年底,山丹县建成县道319.28公里、乡道310.2公里、村道1237.57公里、自然村组道路335.89公里,“七纵九横”主干公路架构基本成型。这张坚实而广泛的交通网络,将城乡区域紧密串联,显著提升了农村地区的通达性与对外互联水平,也为山丹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5年,山丹县继续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农村交通建设,重点实施4个农村公路项目,持续补齐短板、优化结构、提升服务。目前,X008线马营城南小桥改造工程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已全部完工,部分路段养护维修正加快推进。随着一批批项目的落地见效,全县道路通行条件、安全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纵横交错的农村路网正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如今的山丹,路网如织、车流畅行,一条条公路与铁路不仅打破了地理隔阂,更畅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血脉。随着立体交通体系的持续完善,山丹人民正沿着条条通途,驶向产业更兴旺、生活更富裕、乡村更美丽的新未来。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新时代的交通脉络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