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芬德拉》带火取景地 “短剧热”能否让城市文旅“出圈”?
近期,由马厩制片厂出品的微短剧《盛夏芬德拉》,成现象级爆款。
自9月下旬开始,《盛夏芬德拉》上线即创佳绩,首日热度值与播放量双双破亿,更连续21天霸榜热榜第一,仅用18天便实现全网播放量破30亿。
该剧以金融奇才周晟安与自由摄影师白清枚的“先婚后爱”为主线,凭借细腻情感和电影级镜头,成为2025年度当之无愧的“短剧黑马”。
而比数据更震撼的是,一部短剧激活了取景地的文旅潜力——从金华磐安的“蓝色隧道”,到东阳的古村落,打卡者络绎不绝。这也给城市文旅提出了新的思路:能否借助短剧热潮“出圈”?
蓝色隧道 短剧《盛夏芬德拉》截图
有人驱车300公里来蓝色隧道打卡
在短剧《盛夏芬德拉》中,有一场令人上头的吻戏,发生在一条被蓝光浸染的隧道里,这是《盛夏芬德拉》中极具电影感的标志性名场面之一。
这个隧道在短剧中出现了三次,从最初的暖黄色调,到接吻时的波光粼粼,再到后期两人嬉笑打闹的海洋蓝色,光线和色彩之变具象化了人物内心的起伏变迁。当影像与情感深度交织,便让观众对画面念念不忘。
细腻的背后,是导演张大马“花费最长时间拍摄”,是编剧宇航“最多次修改”的结果。
编剧宇航认为,《盛夏芬德拉》之所以打动观众,就是因为这份真挚:“我讲的故事很简单,但所有的情绪都很真诚。”
相比多数短剧5-6天拍完80集的节奏,《盛夏芬德拉》拍摄了11天。资深短剧导演郭飞宇告诉潮新闻记者,在短剧中,这样的拍摄周期算是很长的了。毕竟全是文戏,剧组用更多的时间去磨机位、走调度、设计灯光、做美术。
“短剧制作精良,能火是在意料之中,火成现象级则有点出乎意料,而这份匠心成就的‘短剧细糠’,定会为电影感的取景地带来意想不到的流量。”郭飞宇说。
果然,剧集爆火后,“盛夏芬德拉的蓝色隧道在浙江磐安”等相关话题,相关网络阅读量超过18亿。位于花溪风景区的这条“水光隧道”,不是剧组搭的景,而是景区用灯光和投影精心打造的。男女主在蓝色隧道的情感拉扯,亦将越来越多观众“吸入”隧道”里:有人连夜驱车三百公里,就为拍一张“同款背影”; 有人蹲在隧道口等夜幕降临,说:“我不是来旅游的,我是来还愿的。”
李宅祠堂 短剧《盛夏芬德拉》截图
古村落从无人问津到门庭若市
如果说“蓝色隧道”是浪漫的符号,那么金华东阳李宅村的大宗祠,则承载了剧中庄重的情感转折。
在祠堂内,女主角白清枚跪地认错,男主角周晟安转身寻来,一个回眸,一眼万年。这座始建于明代、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因这一幕彻底“出圈”。
祠堂位于金华市东阳市李宅村古建筑群,是由南宋抗金名将李诚之后裔聚居形成的传统村落建筑群落,2007年2月26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大台门、李氏宗祠、集庆堂等十座建筑构成纵轴线核心,此外还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上世纪80、90年代民居等极具特色的老房子。
2023年,本地90后青年李牧开始从事短剧行业,返乡创业,主动将导演和剧组引进回家乡。他说,国庆期间,李宅村游客量突破1万人次,远超往年同期数百人的冷清景象。来自上海、杭州、义乌等地的粉丝纷至沓来,只为走进那座承载深情的祠堂。
短剧《盛夏芬德拉》拍摄现场 受访者供图
“《盛夏芬德拉》爆火以后,连李宅的菜市场都在拍戏。”李牧说,真正让李宅成为“短剧取景热土”的,是2024年6月起农村题材、年代题材短剧的兴起。如今,村里平均每天有三四个剧组同时拍摄,高峰期甚至超过十个。
“我们摸排了全村所有适合拍摄短剧的场所,包括自建民房、厂房、老祠堂、古民居、古礼堂,我们正在集全村之力打造拍摄村。”李牧说,原本闲置的老房子焕发出新生机,更是直接带动了村民收益。“当地政府也已启动规划,拟加大投资与人才引进,打造‘短剧小村’品牌。”
李宅村的菜市场都在拍戏 受访者提供
“跟着短剧去旅行”
近年来,“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逐渐成为行业热点。浙产短剧《盛夏芬德拉》虽非典型的文旅微短剧,却为“微短剧+文旅”探索出一条值得借鉴的路径。
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的热播“出圈”。截至目前,浙江已有49部微短剧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在浙江,“一部剧到访一座城”正成为一种潮流。杭州市临平区的 “五杭老街”曾是沉寂的 80 年代建筑群,却因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成为网红景点。青石板路、巷口的老邮电局、街角的糖水铺……剧集上线后,“五杭老街同款打卡路线” 迅速登上本地旅游热搜,游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 300%,老街商户的日均营业额提升近2倍。
随着微短剧热播,浙江县域旅游景点频频“出圈”。金华市武义县参与制作的微短剧《带你去个好地方》在热播后放大了武义旅游景点的IP价值,剧中的取景地俞源古村、花田美地、坛头村等景区游客接待量在2024年国庆假期实现显著增长,如花田美地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500万元。
在丽水取景的《恋恋茶园》全网曝光近4亿次,带动丽水市古堰画乡、九龙湿地、云和梯田、大木山茶园等景点频频“出圈”;在浙江海盐丰义村取景的《爱在炊烟袅袅时》播出后,带动嘉兴海盐县相关景区旅游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5.53%、29.10%。
短剧宣传海报 来自网络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洪涛曾发文表示,微短剧与长视频相比,具有投资小、周期短、门槛低、上线快的优势。微短剧是名副其实的“文旅轻骑兵”,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推广效果,提升目的地的吸引力,满足观众需求。
最近,杭州网红导游诸鸣小黑也参演了地方文旅短剧的拍摄。他说,这是城市文旅发展的一种尝试,也是一种方向,“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新方式,年轻人的接受度会更高一些。”
“短剧对于城市而言是一种推介,也可以说是一种‘种草’。”资深导演郭宇飞也表示,但未来,城市、景点如何将短暂的“爆火”转化为可持续的“长红”才是关键。
尽管前景广阔,但“微短剧+文旅”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多项行业调查指出,当前微短剧存在同质化严重、内容低质的问题。
杨洪涛认为,要从创作和管理层面持续推动文旅微短剧良性发展。“视听工作者应进一步摸索微短剧创作规律,增强故事情节与旅游目的地的关联性和融入感,避免短剧急于上马,短剧变广告。相关部门也要针对文旅微短剧的类型、风格、故事和价值引领等,做出政策引导和谋划布局,加大资金扶持和评奖力度,提供行业样板。”
当一部微短剧的流量,能够转化为一个村庄的收入、一个景区的知名度、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内容赋能城市”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场由短剧引发的产业变革中,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将考验着每一个参与者的智慧与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