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千里工作室”探索银龄治理新路径
高台县创新打造“骥千里工作室”特色品牌,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为目标,构建多元协同的老龄治理新格局。工作室创新推行“1+5+N”运行机制,凝聚282名离退休干部党员组成专业服务队,通过“网格化报到+积分制管理”模式,充分激发银发人才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政策宣讲30余场,成功化解邻里纠纷47起,解决化粪池外溢等民生问题100余件;创新“小老助老”服务模式,为独居老人提供帮扶200余次,实现特殊老人关爱全覆盖;培育文艺骨干279名,组织文化活动140余场,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与养老服务水平同步提升,有效将“养老焦虑”转化为“银发赋能”的治理实效。
党建引领,构建组织体系。坚持以党建为核心优化工作架构,有效整合282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力量,组建“骥心”政策宣讲、“骥和”纠纷调解、“骥美”邻里守望、“骥助”助困纾难、“骥乐”文化娱乐5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形成“骨干带头、队伍联动、项目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老党员经验优势,邀请其担任居务监督员,通过常态化“微监督”延伸治理触角,在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同时,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实现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精准服务,解决群众难题。立足“五老”人才优势与群众实际需求,精准划分理论宣讲、矛盾调解、生活帮扶等服务领域,推动“专业人做专业事”,让银发资源精准对接治理需求、服务群众。针对空巢老人需求,推出“小老助老老”互助模式,建立“晚看灯、早看帘”日常探访机制,提供就医陪护、代买代办等“微服务”,织密特殊群体关爱网络。聚焦社区民生痛点,完成8段坑洼路面修复、32盏路灯更换,整治90余处卫生死角,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文化赋能,激发基层活力。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依托老年大学社区分校,开设声乐、书法等课程,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三句半、小品等通俗文艺作品,通过“文艺+宣讲”形式覆盖居民8000余人次。常态化举办“端午粽香情”“红歌演唱”等特色活动,组建门球协会、广场舞队,推动老年群体从“被动养老”向“主动享老”转变,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凝聚社区治理共识。
“骥千里工作室”的成功实践生动证明,银发群体是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宝贵力量。这一创新模式既为老年人搭建了老有所为的广阔舞台,也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智慧与温度,实现了老年群体价值实现与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双向奔赴。“骥千里工作室”已入选全国老有所为重要品牌项目,乘势而上,张掖市将聚力推广这一成功经验,持续做优“党建引领、银龄发力、群众受益”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引导更多银发人才在基层治理一线贡献智慧,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源源不断的银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