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传媒

为什么微短剧这么看重头部演员的数据?

2025-10-25 23:12 来源: 新剧观察 作者: 作者:张志远

为什么短剧这么看重头部演员的数据?

很简单,因为红果跟抖音是同一个推荐逻辑,它不是优爱腾和电视台这样的传统货架逻辑。

货架上的内容是有限的,位置好的就那么几块,谁放在货架头部,谁就有流量,销量就越高。

而抖音和红果是大数据推送模式,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推荐机制,系统会推送给喜欢这一类题材的观众群体。

例如你是一个萌宝题材的短剧,大数据就会优先推送给看过这类题材的观众群体。

如果一个演员在红果有 10 万的粉丝,那他主演的新剧就会优先推荐给这 10 万的粉丝基本盘。短剧上线之前几天,他的 10 万粉丝就会收到群发推荐,粉丝就可以点预约他的新剧。等上线当天会优先推荐给预约的观众。

IMG_256

短剧上线第一天的数据越好,收藏点赞评论互动数据越高,第二天就会推送更大的流量池给你。

这跟抖音短视频推荐机制一样,哪怕你是一个新人发布一个作品,系统也会分配给你 500 个基础的播放量。

然后就是赛马机制,根据这 500 个用户的数据,例如播放时长、点赞收藏评论这些互动信息,再给你推荐到下一轮更大的流量池。

而优爱腾和传统电视台则是人工的评级模式。例如一个 20 多人的评审委员会共同投票给你,评了一个 S 级,就会对应相应一天或几天的 Banner 广告,假如第一天给你 100 万的播放量,但是第二天推广位没了,你的流量就直线下降了。

所以短剧演员都非常重视红果的账号粉丝数量,以及平台现在也在鼓励演员账号发布一些短剧的物料和剧宣花絮等内容,甚至未来不排除直播带货。

就跟抖音一样,甚至会打通跟抖音账号的关联。

一部短剧如果有爆款演员主演,以及番茄 IP 改编,红果给你的推荐权重会高一些。

其它其实都一样,根据用户观看总时长来进行分账,只不过独家和非独家的分账系数高低而已。

例如,一部 60 万成本的短剧,没有一线爆款短剧演员主演。另一部则是多花了 20 万请了一个爆款短剧演员 , 成本到了 80 万。

你别看这差 20 万成本,最后数据和分账收入会差出好几倍。这就是有数据的爆款演员的杠杆作用,能撬动基础流量和推荐权重。

所以短剧做到最后越来越像做账号的逻辑,无论是短剧演员账号还是短剧剧场账号。

IMG_257

你接下来需要用 MCN 思维来做短剧,红果就是抖音,而不是短剧版的优爱腾。你把红果当抖音来运营,就豁然开朗了。

单纯用内容的思维来做短剧,必亏无疑。

但是,很多短剧演员的高片酬,是时代红利的产物 , 是大水漫灌的产物。泡沫过去后,很多人还是会打回原形,落差极大。

因为很多人是能不配位的,是时代红利把你推到风头浪尖上,并不是你自己真的能抗票房。

未来,一是传统明星会下场拍短剧 , 会大大稀释现有头部的短剧演员的片酬。

二是短剧红利期过后,大部分短剧将变得赔钱的时候 , 产量也会锐减,片酬就会集中到绝对的头部演员身上。

目前片酬能上一天一万的短剧演员,全行业大概有 100 人左右。

但未来,很多人会沦为二线演员,面临被淘汰或生态位的下降。

而只有特别头部的一二十个,能要到一天 5 万甚至 10 万以上的,才算是真正能抗票房的一线短剧演员。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