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农产品“免费采摘”?当心网络谣言坑人
□ 于帅
近日,两则令人心痛的新闻接连出现:内蒙古赤峰菜农近200亩白菜被哄抢一空,陕西咸阳千亩辣椒遭众人蜂拥采摘,原因皆是“免费采摘”的不实视频在网络广泛传播。本是丰收的季节,却成了农户的噩梦,辛劳耕耘的希望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两起事件不仅暴露了网络谣言的巨大破坏力,更折射出数字时代信息传播失序所带来的深刻社会问题。
“白菜免费”“辣子白采”,这类谣言看似拙劣,却精准击中了部分人爱占便宜的心理软肋。在社交媒体裂变式传播的放大效应下,局部、小范围的信息失真,迅速演变成一场席卷现实的“数字龙卷风”。它裹挟着不明真相却又急于“薅羊毛”的人群,瞬间吞噬了农民辛勤耕耘的劳动成果。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户而言,那200亩白菜、千亩辣椒,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他们一年的生计所系、全部的希望所在。一夜之间,希望化为乌有,血汗付诸东流,此等切肤之痛,岂是事后一句“误会”或“玩笑”所能弥补?
网络谣言如同数字时代的野火,一旦点燃便迅速蔓延,其破坏力远超想象。一条简短的不实信息,通过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迅速引发了现实世界的大规模哄抢行为。这凸显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的产生与传播已脱离了传统媒介的“把关人”机制,进入了几乎无屏障、无时差的状态。一个指尖的轻率转发,可能就会在现实世界掀起惊涛骇浪。
面对这种情况,治理必须多管齐下。法律当露出牙齿,对造谣者形成有力震慑。赤峰和咸阳两地有关部门迅速行动,成立调查组、控制造谣者,展现了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的决心。但要根除这一顽疾,还需构建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平台应承担起信息审核的主体责任,利用技术手段识别和限制不实信息传播;政府部门需建立快速反应的联动机制,及时辟谣、预警;媒体和学校则应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公众的批判性思维。
作为普通网民,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网络环境的守护者。在点击转发前,多一份审慎;面对诱人信息,多一份质疑;发现不实内容,多一份责任。正如古语所云:“流言止于智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争当“智者”不仅是个人的修养,更是社会的需要。
谣言猛于虎,指尖不可轻。唯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构筑起抵御谣言的坚固防线,让农户的泪水不再流,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让社会在数字时代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