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评论

【丝路话语】人才引进因人设岗,既要打板子更要堵漏洞

2025-08-14 16:45 来源: 每日甘肃网 作者: 陈广江

陈广江

据新华社消息,8月9日,包头市联合调查组就此前包头市委讲师团人才引进“因人设岗”有关问题发布调查通报。

根据通报,讲师团人才引进中存在因人设岗、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议事决策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依据调查结果,认定2025年讲师团人才引进招考结果无效,依规依纪对讲师团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处理,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降级处分;同时,对人才引进相关负责人给予诫勉处理。

在事业单位、国企公开招考过程中,“萝卜招聘”现象并不鲜见,但像包头市委讲师团这样在同一个地方、以同一种方式“翻车”的情况,实在少见。

据此前报道,2023年12月,包头市委讲师团曾面向社会公开引进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当时因被举报中止。2025年2月,在新一轮招考发布的拟录用名单中,3名考生姓名竟与2023年12月入围考生姓名完全一致,再次引发质疑。

两轮人才引进,拟录用名单竟“原封不动”,而且前一轮因遭举报而中止,这样的剧情颇具魔幻色彩和讽刺意味。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句俗语再次得到印证。通报确认其中存在“因人设岗”等问题,招考结果无效,责任人受到相应处理。这份处理通报是对公众质疑的回应,更是对人才引进公平底线的一次重申。

令人深思的是,这种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萝卜招聘”事件,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严肃问责追责的同时,有哪些制度漏洞亟待封堵?

地方公务员、事业编一般是统一组织考试,暗箱操作的空间不大。但在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的问题上,招考单位拥有很大的话语权,甚至引进人才的初衷就是解决现有合同制员工的编制问题,这为因人设岗埋下了伏笔。

比如,此类人才引进不设笔试,而是直接进入面试,面试过程由招聘单位负责。本次事件中,主管部门包头市委宣传部曾表示“不负责考试过程”。这也意味着,招聘过程缺乏有效监督,留下了很大的自主操作、暗箱操作的空间。

客观地讲,在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专业人才问题上,赋予招聘单位一定的话语权和自由度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此类人才较为特殊,不宜采用统一招考模式。

但是,若缺乏有效监督,招聘单位的这种话语权和自由度,就成了“萝卜招聘”的制度性漏洞。现实中,有些“内部人”先以合同制员工的身份进入事业单位,然后再以“人才引进”的名义违规入编,绕过了红线,也逾越了底线。

令人诧异的是,前一轮人才引进因被举报而中止,实际上已经拉响了警报,但涉事单位及主管部门“吃一堑不长一智”,导致闹剧再次上演。“萝卜招聘”之所以屡禁不止,很大程度上与问责不到位、违规成本低有关。

包头市委讲师团两轮人才引进,以如出一辙的方式“翻车”,恰恰说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最好的防火墙,谁也别想在公众眼皮底下暗箱操作。

总之,面对违规进人问题,既要打板子,更要堵漏洞。唯有如此,才能防止此类践踏公平底线的问题再现。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