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评论

【丝路话语】行业协会换届乱象背后是“利”字作祟

2025-08-14 16:44 来源: 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作者: 陈广江

陈广江

各类行业协会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连接个体与组织、沟通政府与市场、促进社会发展与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多重角色,按期换届是保证行业协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行业协会在换届过程中存在一些乱象。

报道提到,有的协会负责人被质疑,在退任后仍通过“永久会长”等名誉职位变相把持协会;有的协会因内部纷争上演“深夜换届”闹剧,导致不能按期换届;有的协会换届候选人资质审核不严,出现“带病入会”等问题,影响其正常发挥作用。

这些令人瞠目的乱象背后,说穿了就是利益的纠缠与争夺。

挂名“永久会长”不肯放手,图的啥?无非是舍不得协会掌控的资源分配权。搞“突击选举”、玩“深夜换届”,争的又是啥?说到底是协会领导位子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带病”候选人能蒙混过关,则无情撕开了资格审查在利益围猎下脆弱的面纱。乱象背后,一些协会已然跑偏,从服务行业的公器,变成了个别人中饱私囊的“私家店”。

部分协会乱象频发,折射出制度机制的失灵。协会内,民主走了样,本该大家商量着来的换届大事,常常成了少数人关起门来定调子,普通会员连话都插不上。协会外,监管缺了“牙”,按规矩“到期要换”,可对那些“赖着不走”的,除了年检时不痛不痒给个“差评”,似乎也没啥硬招。违规代价太低,收益却很大,这不等于变相鼓励钻空子么?

根治乱象不能仅靠个案纠偏,更需系统性重构,给部分行业协会动个“组合手术”,内外一起治。

协会内立好规矩是基础,更要紧的是建起有牙齿的自律机制。比如,建立强有力的专门自律机构,实施动态信用评价体系,对违规行为施以惩戒,该警告的警告,该曝光的曝光,严重者直接踢出行业圈子。规矩硬气了,换届的风气才能清朗起来。协会自己腰杆挺直了,才抵御得住歪风邪气。

外部监管的精准升级与刚性约束,同样不可或缺。最关键的是要把“进门”的规矩定死。比如,搞个“负面清单”最实在:年龄超了(比如70岁以上)、上了失信黑名单、有犯罪前科、退休没满“冷冻期”的干部、违规到处兼职的——这些人,坚决不能当协会的“头”。

同时,民政部门也要把换届流程掰开揉碎讲清楚,哪儿能打马虎眼,哪儿必须严格把关,得给协会一本明明白白的“操作手册”。只要资格审查这一关把严了,“带病入会”的操作空间自然就堵死了。

行业协会的价值,在于为行业办事、替社会搭桥。若被私利锈蚀,就失了根本。唯有用刚性的制度斩断寻租的利益链,用严密的监督重塑换届的规矩,该刮的脓疮要刮,该补的漏洞要补,行业协会才能回归本位与初心。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