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传媒

锻造新时代教育筑梦人——我省深入推进新时代陇原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2025-09-10 09:33 来源: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莉莉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师摆在教育事业的突出位置,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优化教师发展环境,全面推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源头培育:完善体系扩量提质,吸引人才回流任教

2024年,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7名优秀毕业生入职静宁县第一中学。“近三年,我们学校引进包括公费师范生在内的34名教师,一批批优秀师范生成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静宁县第一中学党委书记雷升说。

此前,“本地生源留不住,优秀教师招不来”曾困扰着不少县域普通高中。但随着教学设施的完善、教学环境的优化,毕业后选择回乡执教的青年教师越来越多。

为夯实教师培养基础,我省近年来加快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统筹推进师范院校加强高水平教育类学科专业建设,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师范类人才培养体系;着力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2024年完成省级公费师范生招生计划400名;同时以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为重点,推动“本—硕—博”人才衔接培养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加快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全面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均衡优化:拓宽渠道补充力量,推动资源流动共享

聚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省持续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短板,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在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新来的教师赵娟正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此前在高台二中工作的她,主动报名参加了本次教师轮岗交流。“我是发自肺腑地支持轮岗交流,走进‘低学段’教学,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新的岗位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赵娟说。

专任教师结构性不足,是部分农村学校面临的共性问题。2023年,高台县在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问题时,推行教师轮岗制度,参与轮岗的骨干教师占比超半数,有效促进各中小学在不同领域互补式成长,让县域内优质教师资源流动起来。

此外,我省还拓宽教师补充通道,统筹实施“国优计划”“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项目、“国家特岗”计划、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等教师补充项目,每年补充乡村教师5000余人,缓解乡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同时通过“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每年选派约1000名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并面向全国招募优秀退休校长、教师、教研员开展乡村讲学服务,吸引城镇骨干教师、退休教师投身乡村教育一线。

数字赋能:提升素养适配转型,探索智教融合路径

教师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关键,其数字素养水平深刻影响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成效。

在庆阳市镇原县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一场数字化教育培训会正火热进行:台上,北京专家讲解技术设备运行、软件应用及相关大模型使用方法;台下,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教师听得聚精会神。“这样的培训,我们一直在办,就是为了转变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领和师资保障。”镇原县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主任王康介绍。近年来,镇原县已将推进县域内学校数字化转型作为实现“县中振兴”的关键举措,助力教育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指引下,庆阳市开启AI赋能教师发展新篇章:西峰区西街小学通过DeepSeek培训掀起“教育智变”浪潮,教师在平台实操中掌握智能备课、学情画像、个性化作业设计等数字技能;环县第一中学和西峰区南街小学大力开展AI教学应用培训研讨,探索AI与各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

今年5月,张掖市甘州区组织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围绕“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研讨,36名校领导分享了AI精准教学、智能教研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思路。近年来,甘州区还大力实施“十百千”培养工程,培育区域AI先锋教师梯队,促进技术应用与教师能力双向提升,为教育改革提供坚实师资保障。

一年来,为筑牢教育强省根基,我省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道路上,从未停下改革创新、奋勇前行的步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