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实验室“搬”到生产一线——中国热科院“科技副总”推动产学研融合
新华社海口9月17日电 题:把实验室“搬”到生产一线——中国热科院“科技副总”推动产学研融合
新华社记者罗江
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南大观沉香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万亩沉香树蔚然成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董文化穿行林间,指导工人栽培管理。回到办公室,他继续与公司总裁探讨产品研发方向。
董文化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大观沉香公司副总裁。从今年4月至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向海南、云南、西藏等地农业科技企业派驻首批12名“科技副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大观沉香公司与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已合作多年。依托科技支撑,公司完成近百万株“热科5号”“热科6号”等沉香新品种及配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高效结香技术的示范性种植。生物所落实中国热科院“一所对一县”行动计划,通过与龙头企业深化合作,助力琼中沉香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带着任务进企业,面向产业搞科研,现在工作重心是产品研发,今年已向公司转让4项国家发明专利。”董文化说,双方合作研发出益智沉香酒、沉香安神贴等新产品。眼下正利用沉香的致香成分研发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门类。
从“合作方”变成“自家人”,大观沉香公司总裁杨子文对“科技副总”连连称赞:过去企业提问题、科研团队想办法,如今“科技副总”主观能动性更强,深度介入种植、管理、加工等全链条,还积极帮助企业搭建科研平台、申报科研项目。
“科技副总”纳入企业组织架构后明晰权利与责任,企业和派出单位共同确定工作任务目标……“双重身份、双向考核”机制下,“科技副总”围着企业转、盯着产业干,科研工作前移到生产一线。
海南精翊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从事天然橡胶初加工工艺设计和装备制造。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勇到该公司担任“科技副总”后,每周有3天时间在公司。“及时掌握企业的技术需求,科研方向就不会偏离生产实际。”郑勇说,担任“科技副总”让他找到更多“接地气”的研究方向。
在该公司“科技副总”办公室,各类检测仪器、数字控制编程系统等一应俱全,郑勇把实验室“搬”进了公司。在车间发现问题随时回到办公室研究,探索出解决方案又在生产线上试验。
实验室成果向“生产线动能”转化速度更快了。进驻几个月,郑勇团队已和企业共同研发出干燥炉智能化控制系统,在天然橡胶加工龙头企业常态化使用,并有2项软件著作权成功落地。该公司还获评3项海南省先进装备制造首台套试点示范项目。
郑勇说,传统质量控制模式依赖人员跨化验室、生产管理室及车间现场作业,存在响应滞后问题。新系统通过加工品质的实时监控与短时预测,实现了问题提前识别、参数及时优化。
该公司正在逐步建立自动化生产线技术体系,未来将聚焦智能化发展。企业管理层和郑勇团队共同制定了公司未来五年发展规划,逐步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有了专家团队保驾护航,企业投入研发更有底气!”该公司总经理梁铭坚说。
从“项目制”攻关转变为“需求侧”驱动,中国热科院以“科技副总”机制为抓手推动构建“企业出题、科研解题、市场评价”的闭环机制。该院成果转化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向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派驻“科技副总”,并在派驻团队建设、科研项目联合申报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