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评论

“外摆一米线”里的善治(暖闻热评)

2025-11-05 10:51

【事件】商户线上提交促销方案和场地照片,通过审批就能在商铺门口外摆经营;若方案不合适,城管部门还会帮忙调整,建议不影响安全、不堵塞交通的外摆地点……江苏宿迁出台城市精细管理工作方案,明确合理规划“潮汐式便民摊点”、推行包容“外摆一米线”,以精细治理守护城市烟火气。

【点评】

包容“外摆一米线”,是指在保证安全畅通、不妨碍市容的前提下,允许沿街商户在门线外适当范围内展示商品。这一暖心举措,既满足需求,又规范行为,受到商家欢迎、市民点赞。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仅宿迁中心城区临时外摆的审批量已达2000余件。

一座有烟火气的城市,既要有秩序,也要有温度。宿迁通过主动问需、精准服务与合理规划,将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引导与事中服务,找到了城市治理、市民生活、商户生计的“最大公约数”,展现了变“堵”为“疏”的治理智慧。从严格管理到包容“外摆一米线”,体现了人文关怀,折射城市治理向“服务型”的转变。

便民但不能扰民,放开不等于放任。城市治理之难,往往在于如何平衡多方利益。夜市随意摆摊,可能会满足部分食客的需要,却会带来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环境污染等问题。兼顾活力与秩序,关键在于下好制度建设这一“先手棋”。宿迁推行包容“外摆一米线”的同时,大力规范商户经营行为,并建立“商户自治+居民监督+部门巡查”机制加强监督管理;河南郑州印发夜市规范管理办法,不仅明确了各方责任,也对经营时间、地点、卫生标准、垃圾处理、燃气使用等方面作出了详尽规定。以健全制度确保规范经营,让产业发展有章可循,才能有效激发城市经济活力,丰富市民生活。

好政策的出台是一个起点。从“有法可依”迈向“良法善治”,还需要城市治理者多想一层、靠前一步。浙江杭州有媒体调研发现,当地小店店主对相关帮扶政策的知晓率在50%以下。为提升政策传播效果,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起“政务夜市”,将服务窗口“搬”到了人潮涌动的西湖边,既加强宣传,也指导办理,吸引超万人次参与。说到底,城市治理是面向人的工作,共建共享依靠人,效果评价看群众口碑。变“被动应答”为“主动服务”,让服务对象清晰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具体怎么做,好的政策才能充分释放其红利。

近年来,多地纷纷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把这些大大小小的事办好,离不开群策群力,需要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凸起的井盖藏着绊倒人的风险,天桥坡道太窄推婴儿车得“侧身过”……在广东深圳,“卷尺哥”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大街小巷,以亲身体验查细节,提出了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响应处理,“指哪改哪”,彰显了公共服务的力度、准度、温度。当更多市民成为公共设施的“质检员”、公共服务的“测评师”,城市治理会更高效,城市生活会更舒心。

城市工作千头万绪,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各地探索中汲取经验,在倾听民意中担当作为,在双向沟通中提升质效,一座座现代化人民城市定能成为更好安居兴业的幸福家园。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