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图书馆举办特色儿童阅读活动
近日,“童读黄河·润泽陇原”——《羊皮筏子冒险》特色儿童阅读活动在兰州市图书馆小树苗学堂举行。活动以充满趣味的形式,带领孩子们走进黄河文化瑰宝——羊皮筏子的奇妙世界。
本次活动由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兰州市图书馆承办,通过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黄河文化,感受羊皮筏子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活动伊始,主持人带领大家一同欣赏了由兰州市图书馆制作出品的专题片《黄河之滨也很美》——《羊皮筏子》。影片如同一把时光钥匙,开启了对羊皮筏子千年历史的探寻之门,让孩子们了解了羊皮筏子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浑脱的选皮制作,到“四五四”的独特排列方式,再到扎筏使用的柳木,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制作羊皮筏子需使用13个浑脱,兰州人正是借用典故“十三太保”的寓意保平安,这一文化典故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逐渐对羊皮筏子的历史起源、使用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初步认识,在兴致勃勃中溯源了黄河文化,探秘了羊皮筏子的历史。
在故事共读环节,主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羊皮筏子赛军舰》的传奇故事。抗战时期,羊皮筏子肩负起了运送汽油的重任。当兰州的羊皮筏子载着300吨汽油,从1400多华里外顺利运抵重庆时,整个山城为之轰动。重庆各报纷纷以《羊皮筏子赛军舰》为标题,对这一壮举进行着重报道。从此,“羊皮筏子赛军舰”的说法广为流传,成为黄河文化中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佳话。孩子们沉浸在传奇故事中,被羊皮筏子在抗战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所震撼,对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深入了解羊皮筏子的制作过程,专门设置了十分考验动手能力的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的表现也不负众望,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运用小气袋、木质搅拌棒、大小扎带等材料,制作出了各种羊皮筏子模型。
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大家先用小扎带将木质搅拌棒按照“口”的样式搭出大框架,再从中间辅以两根木棒进行加固,木棒的连接处均用小扎带固定得严严实实。接着,给两个小气袋依次吹满气,用大扎带将其稳稳地固定在中间的两根木棒上。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精致的羊皮筏子模型在他们的手中逐渐成型。随后,大家纷纷在水中尝试,每个人的小羊皮筏子都能顺利漂浮起来。
羊皮筏子的浑脱在制作时,通常需要给羊皮吹气。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感觉,活动特别设置了“谁是肺活量之王”的小游戏。主持人为每个小朋友发放一个气球,孩子们则以小组比拼的方式参与其中。他们一个个鼓足腮帮子,用力吹气,全力以赴比拼着哪一组的气球吹得又快又大。
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小树苗学堂的每一个角落。在精心设置的系列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在充满童趣的游戏中了解了制作羊皮筏子的工艺,还在开心的比拼中锻炼了自己的肺活量,收获了满满的快乐。(记者 李超)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