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平凉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主要指标稳中向好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发展动能不断积蓄
“十四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每日甘肃网10月16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张成龙)记者近日从市工信局获悉,“十四五”时期,平凉市工信系统面对复杂宏观经济形势和疫情冲击,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工业经济呈现出主要指标稳中向好、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发展动能不断积蓄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运行调度,工业总量稳步提升。我市建立工业企业“白名单”等工作机制,保障生产要素,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稳定生产。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煤炭产量达2540万吨,发电量190亿千瓦时,规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同比增长8.5%以上,比“十三五”末增加62.04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实施精准招商,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围绕产业链和主导产业,我市绘制招商图谱,累计招引重点项目161项,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64项。邵寨煤矿、灵台电厂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白云岩(镁矿)资源开发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30万吨淀粉糖项目与中粮集团签约。国维淀粉项目当年开工、建成、投产,新仰韶酶制剂项目从签约到试产仅用200天。
加快转型升级,释放煤炭产能,推进煤电一体化,建成4户矿井,新增火电装机200万千瓦,20万吨聚丙烯试产。同时,实施“三化改造”项目190项,培育了多个省级产业集群,玉米淀粉下游产业链初步形成,镁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起步,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抓大扶小,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全市分级分类培育中小企业,累计培育规上企业58户,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44户。深入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户,创新型中小企业157户,2户企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做强平台载体,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我市全面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管理模式,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平凉工业园区连续两年跻身“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园区,灵台、崇信、庄浪3个工业集中区晋升省级开发区。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7个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
立足融合应用,数智赋能持续深化。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4968个,5G用户占比达到60%以上。建成2个智慧矿井,全市重点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基本建成,预计2025年底前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我市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6户。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累计培育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户。累计完成工业新产品备案28项,部分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持续节能降耗,绿色体系加快构建。全市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三五”末累计下降23.9%,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84%以上,累计认定省级绿色园区2个,绿色工厂1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