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香溢满振兴路 ——平凉市聚力打造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果香溢满振兴路
——我市聚力打造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郭佳玥
10月的平凉大地层林尽染,果园飘香。在静宁县余湾乡王坪村成片的苹果园里,红彤彤的果实压弯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今年苹果收购价每斤比去年高了1块钱,我家这12亩果园,收入能接近20万元!”果农王建军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片土地上的“红宝石”,正书写着一个个脱贫致富的生动故事。作为原国家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近年来,我市将苹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创建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为抓手,围绕“壮骨夯基转型领跑”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力实施扩量、提质、延链、增效行动,全市优质苹果面积稳定在151万亩,2024年产量254万吨,产值150亿元,品牌价值达到180.9亿元,走出了一条强农业、稳经济、促发展的成功路子。
在静宁县治平镇雷沟村的示范园里,技术员正在控制水肥一体化系统。“这套系统能精准控制水肥用量,比传统果园节水60%、节肥30%。”技术员介绍,通过推广矮化密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果园亩产提高了20%,优果率超过90%。
我市坚持“适宜区山塬果全覆盖”发展战略,坚持“块上突破、带上延伸、区域规模发展、整村整乡推进”,建成了西部葫芦河流域、东部泾汭河流域两个优质苹果生产带,苹果重点乡镇达到75个,重点村1076个。小苹果建成大产业,实现了生态脆弱县向生态大县、梯田大县向产业大县、国家贫困县向农民富裕县转变。苹果产地收购价连续19年领跑全国,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7300元,全市19.6万贫困人口过上小康日子,苹果真正成为全市农民的“脱贫果”“致富果”“小康果”“幸福果”“圆梦果”。
在静宁县苹果良种苗木组培繁育中心,技术人员正在繁育“静宁1号”“成纪1号”的新苗木。 这两个品种具有丰产性好、价格高等特点,已推广种植25万余亩。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模式,引进瑞雪、维纳斯黄金、秦脆等新优品种49个。累计建成矮化密植果园39万亩,改造老果园55万亩,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果园11万亩,建成智慧果园2万亩,认证GAP、有机、绿色、出境果园等各类基地140万亩,优果率达76%,形成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西部干旱山塬区优质苹果”生产体系。
在甘肃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里,一颗颗苹果经过多道工序,变身为果脯、果脆、果干等高附加值产品。“我们新开发的苹果纯露、苹果花茶等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公司董事长王星介绍,企业年加工能力4000多吨,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
我市坚持把静宁苹果作为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聚全市之力,做强产业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德美、常津、贡禾3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红六福、齐翔、龙泉源等28家省级龙头企业,果品贮藏、加工、包装、运销等关联企业980家,苹果贮藏能力126万吨、精深加工能力16.5万吨,开发出果汁、果醋、果酱、果干、面膜、啤酒、花茶等系列产品10余种。静宁县苹果加工产业集群被省工信厅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庄浪、静宁进入“甘肃苹果”国家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核心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60亿元。
为支持苹果产业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平凉市“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6)》和31条配套政策措施,市、县每年利用财政统筹、衔接资金近2亿元,累计发放苹果产业担保贷款超70亿元,有力保障和促进产业发展。
2025年,全市招商签约庄浪县有机果汁生产线、静宁县产地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12个,签约金额12.7亿元;开复工静宁苹果产业链项目88项,完成投资29.1亿元。苹果脆片、NFC果汁等高附加值产品相继上市,产业效益全面提升。
从黄土高原到全国各地,从鲜果销售到深加工产品,静宁苹果正在实现从“论斤卖”到“论个卖”的转变。一颗小小的苹果,带动了19.6万贫困人口过上小康生活,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果”“致富果”“幸福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市正以创建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为目标,推动苹果产业向更高品质、更高效益迈进,让果香溢满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