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磅原创

庆城县 东西部协作助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2025-10-22 10:12 来源: 陇东报

庆城县 东西部协作助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庆阳融媒记者 闫慧

深秋的庆城县,连片的苹果园内成熟的苹果挂满枝头,开始采摘。在赤城镇白窑村的高标准矮化苹果示范园内,50亩果树规整挺立,枝叶间挂着饱满的果实。

这片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建成的“3332模式”示范基地,如今已成为天津市南开区与庆城县携手助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从传统乔化果园的衰败困境,到现代化果园的蓬勃生长,从果农“凭经验种地”的迷茫,到“科学管护”的十足底气,东西部协作的强大力量,让庆城县苹果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地处庆城县苹果产业优生区的白窑村,曾困于传统种植模式的桎梏——乔化老果园树龄长、产量低、品质参差不齐,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转机始于东西部协作的深入推进。自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天津市南开区始终聚焦庆城县果业发展的“痛点”“堵点”,累计投入东西部帮扶资金762万元,用于扶持果品龙头企业、高接换优新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防雹防冻设施覆盖、质量检测室建设等关键环节,为庆城县苹果产业发展构建起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在白窑村“3332模式”示范基地建设中,协作资金发挥着核心作用,从苗木引进、设施建设到技术培训,确保专款专用,全链条覆盖。在技术支撑上,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专家实地指导、技术人员全程跟进,系统推广“3332”建园核心技术。

“以前种苹果全凭经验,现在有专家指导,浇水施肥都有科学讲究。这新果园省工又省力,预计明年就能结果见效益。”果农沈锦存说。

产业要升级,技术是核心,“3332”建园核心技术突出三强树势、三肥匹配、三项管理和两法蓄水。在西农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庆城县高标准果园通过精选强根系砧木与优良品种打牢基础,以有机底肥、配方追肥提升土壤肥力,靠多留枝、早拉枝技术促进成花,搭配地布覆盖与坑施肥水技术蓄水保墒。一系列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和管理手段的运用,让果树生长环境得到精准调控。

除了果园建设,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庆城县推进省级现代产业园和苹果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推动果园管理模式从“传统粗放”向“现代精细”转变。

如今,在庆城县的高标准示范果园,防雹网、“四情”监测点已成为标配。果业专职农民技术服务队还配备了果园机械,修剪、施肥、采摘等环节的效率大幅提升。

技术赋能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果园的产量和品质上。今年,庆城县果园优果率提升至85%以上,亩均产值增长约3000元。

“以前1斤苹果只能卖两三元钱,现在优果每斤能卖到五六元钱,甚至更高。技术升级不仅让苹果口感更好、颜值更高,还降低了损耗,企业的利润空间也更大了。”金诚果蔬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在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南开区与庆城县携手发力,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打造“协作果香·庆城优品”区域公共品牌,将协作资金用于产品包装升级、品牌宣传推广和线上线下渠道建设,让苹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南开区积极为庆城苹果销售搭建桥梁,支持金诚果蔬、家荣果蔬等重点果业企业借助南开区电商平台、商超渠道和各类展销活动,拓展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延长果品保鲜期,保障苹果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

今年以来,庆城县累计外销果品5000余吨,带动果农增收超2000万元。

资金注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技术支撑则为果园管理装上了“智慧大脑”,产销对接更打通了产品走向全国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南开区与庆城县的深度协作,正以全链条赋能的方式,推动庆城县苹果产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跨越,让越来越多的果农在产业升级中尝到了甜头,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

“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天津市南开区的协作,围绕产业链延伸、企业能力提升、品牌市场共建等方面发力,推动庆城县苹果产业实现全链条升级。”庆城县果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