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焕新 格局拓展 绿色循环
从商业综合体的场景焕新,到传统商超的数实融合,从配送网络的城乡贯通,到再生资源回收的绿色循环,“十四五”时期,兰州全力推动商业创新发展,场景焕新、业态迭代、格局拓展、绿色循环等变革不断上演,正逐步从传统商业向多元化、数字化、可持续化的新型商业模式迈进。
日前,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公布《2025年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名单》,兰州市成功入选全国20个试点城市之一。这一成果不仅是对兰州创新实践的肯定,更标志着其在构建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进程中,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坚实一步。
场景焕新:
从购物空间到体验目的地
当兰州中心首店外排起长队,万象城新品首发吸引跨省消费者打卡;当风起大汉沉浸式演艺街区内汉服礼仪、雅乐诗赋、市井百态等元素融入文旅场景,非遗手作与西北特色餐饮相映成趣;当商圈里的影城与餐饮、零售联动,让看电影变成一场沉浸式消费体验……如今在兰州市,新模式、新服务纷纷涌现,激发多领域的创新,为市场提供“传统产业+新消费”的发展样本,文旅商联动融合,不断打造出消费新场域,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释放消费新潜力,兰州市商业领域迎来了新的活力与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兰州市全力推动商业载体迭代升级,着眼于城市综合体发展,万象城、万达茂、兰州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引入多元业态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提供“吃喝玩乐购游”一站式消费新体验,打造互动式、体验式、娱乐式的消费新场景;着眼于商业街区发展,推动中天健、兰州老街等商业街区向邻里中心、社区商业中心转型发展,并植入丝路文化、黄河风情等元素,主题展演与沉浸式场景打卡点,打造出一批让人“愿意来、留得住、还想逛”的消费新模式。
目前,全市已有大型购物中心、商场45家,经营面积492万平米,全市自东向西线性布局12个核心商圈,形成以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商务金融、会议、高档写字楼、展览展示等多种业态并存的商业模式,已成为面向西北地区的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和生活物资保障基地。
业态迭代:
从线下单一到数实融合
“要买羽绒服、鞋子的请认准直播间,点击下方小黄车就能拍到服饰通用券,买鞋服有优惠。”兰州国芳百货的主播一边熟练地展示产品细节,一边热情地与评论区互动,这是国芳百货直播间日常开播的生动场景,也是兰州传统商贸借力直播电商实现“线上突围”的缩影。当商超理货员熟练打包线上订单,当餐饮商家通过直播吸引市民游客,当水果店的生鲜包裹穿梭在街巷——如今的兰州商贸版图上,传统业态正以数字化为笔,勾勒出“老商圈焕新、新业态生长”的生动图景。从电商融入实体到场景体验升级,兰州正加速推动传统商贸向“数字+体验”双轮驱动的新范式转型。
“十四五”时期,兰州市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商贸融合发展,加强电商进商圈、进市场、进企业,引领经营主体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发展,鼓励企业与头部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培育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短视频电商、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其中,国芳百货、正大优鲜、亚欧商厦等商超依托自建小程序和京东到家等第三方电商平台,推行“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或同城配送”模式,拓展“互联网+新零售”商业模式。各大商圈、商超、市场在节假日时期,积极组织开展“网上年货节”“国庆购物节”等系列促销活动。目前,全市已培育直播电商中心5个,电商新业态重点企业10个,培育线上线下销售重点商超企业10家。
格局拓展:
从市内循环到城乡贯通
如今,乘着快递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风,兰州白凤桃的清甜、牛羊肉的鲜嫩,正与更多“甘味”特色产品一道,跨越山海、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来自兰州市邮政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兰州市快递业务量达到8609万件,稳居甘肃省首位。百合、牛羊肉、白凤桃等特色产品占主导地位,带动业务收入超亿元,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快递跑得快,“甘味”飞得远,背后是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十四五”时期,兰州市通过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体系、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县域商业体系、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体系等建设,完善了以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乡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已建成京东、苏宁、康顺等15个重点物流配送中心、1300个末端共同配送网点。多形式、多渠道、多类型发展县域物流,促进交通运输、邮政、商贸、供销、快递等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同时,以陆港型、商贸服务型、空港型枢纽等物流集聚区为支撑的商贸物流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打牢物资快速有序高效集聚分拨坚实基础。
绿色循环: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流通新路径
为了让资源循环更高效、更环保,“十四五”时期,兰州市搭建了以城乡回收站点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园区、平台为线下线上载体的新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围绕互联网+回收融合发展新模式,完善行业管理机制,在提高重点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回收利用成本。形成了回收站点回收、分拣中心分类、点面结合、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这一体系的高效运转,离不开龙头引领、集群发展、创新驱动的核心策略支撑。兰州市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和产业链延伸,构建起以国有骨干企业为核心、多元化经营主体协同发展的格局: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主导报废汽车、废旧电子产品等品类回收。兴盛源产业园建成废纸再制造、报废汽车拆解等“城市矿产”项目,形成“收购-加工-利用”闭环。苏宁、海尔等企业则创新零售+回收、制造+拆解模式,在废旧家电回收领域成效显著——80余家苏宁易购门店及线上平台实现以旧换新常态化覆盖,农村家电售后响应时效缩短至48小时。海尔西北区域售后服务中心更辐射甘青宁三省,推动回收与再生深度融合。(记者 郑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