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磅原创

用心托起“夕阳红” 用情兜牢“幸福家”——天水市多举措推动养老服务与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2025-10-24 21:50 来源: 天水日报

用心托起“夕阳红” 用情兜牢“幸福家”

——我市多举措推动养老服务与社会救助提质增效

天水融媒记者 王琴 马仓仓

棋牌室里,老人们围坐打牌,笑声阵阵;理疗床上,医护人员细心为老人按摩拔罐;休息室内,老人们三三两两闲话家常;餐厅里,刚上桌的面条冒着香气,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这幅温馨和谐的养老图景,每天都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上演。自去年建成以来,这里已成为附近老人日常“打卡”的好去处。

作为“医养结合”运营模式的实践载体,胡川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有日间休息室、活动室、健康咨询室等功能区域,可一站式为老人提供助餐、文化娱乐、基础诊疗等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已有688人次老年人前来接受日间服务。

这样的养老服务阵地,正在张家川县加速铺开。到今年年底,全县像胡川镇这样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将达1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也将建成10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将提升至66.7%,可满足全县10个乡镇周边28700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

“我们今年争取到市级配套资金156万元,重点推进龙山镇、大阳镇2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以及龙山镇马河村、榆树村、西沟村3个村级互助幸福院的改造项目,同时还投入7500万元,启动了县老年养护楼建设。”张家川县民政局副局长刘德平介绍,目前这些项目主体均已完工,正在推进室内装修、外墙保温、暖气管道安装等后续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在筑牢养老服务保障网的同时,张家川县的社会救助体系也在持续夯实。依托大数据平台,该县构建起“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的救助机制,精准破解“错保”“错兜”“错救”等问题。

胡川镇张家堡村村民摆小虎因患肝硬化丧失劳动能力,家中4个孩子里有2个正在上大学,生活的重担曾让他喘不过气。村“两委”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其家庭申请低保和临时救助,“一站式结算”大幅减轻了他的医疗负担,专项救助也及时解决了孩子的学费难题。“现在我们6口人每月能领2000多元低保金,还享受临时救助。”说起民政政策带来的帮助,摆小虎红了眼眶,“今年做手术花了6万多元,报销后自己只掏了1万元左右;孩子考上大学时,还领到了1万元助学救助。”

这样的民生温度,正覆盖全市的每个角落。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目标,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做好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重点工作的同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民政服务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今年以来,全市正加快推进26个民政为民实事项目,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818张,兑付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565.28万元,开展居家上门服务9.6万余人次;同时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金9.23亿元,保障低保和特困供养对象28.78万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5.59万人次。”天水市民政局副局长马滔表示,“我们要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从养老服务中心里的欢声笑语,到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后的舒展眉头,一项项民生实事在天水大地上落地生根,织就了一张坚实的民生保障网,书写着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的温暖答卷。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