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斩获1铜5优胜 以赛为桥 培育技能人才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斩获1铜5优胜
以赛为桥 培育技能人才
老师正在授课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圆满落幕。经过3天的激烈比拼,我省代表队取得突破性成绩。其中,兰州职业技术学院表现优异,斩获1枚铜牌和5个优胜奖,并为我省赢得“西部技能之星”荣誉称号。
这是近5年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创下的最好成绩。佳绩背后,彰显了我省深入推进“技能甘肃”建设的丰硕成果,该学院大力推进技能教育的阶段成效,以及师生全力协作艰苦付出的奋斗精神。
专业师资+大师引领
从“大赛萌新”到“实力出圈”
走进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一堂“理论授课+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课正在进行,大二的学生们围坐在教师李鹏周围,认真学习和探讨发电机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技术。
“通过两年在校学习和一年校企联合培养,学生能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理论和实操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李鹏介绍,汽车与交通学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在教学中坚持“技能与素养并重”的培养理念,通过课赛融合、训创结合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课堂上的学生们纷纷表示,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未来也能像杨晗老师一样在全国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
学生们口中的杨晗,正是在此次大赛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赛项中斩获铜牌的甘肃代表团选手。大赛一结束,汽车与交通学院教师杨晗摘得奖牌的喜讯就不胫而走,她也成为学生们努力的榜样和学习的标杆。在近100天的外地备赛期间,杨晗克服了饮食不习惯、住宿条件有限、持续35℃以上的高温,还有设备不时出现的疑难问题等困难和挑战,最终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过硬的技能实力,在与浙江、江苏等职业技能大省队伍选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参赛新手到赢得奖牌,实训车间的灯光见证了我们的坚持与努力。我始终相信,全力以赴地付出,终会有回报。”杨晗表示,接下来,她将把赛事中涉及的核心技术、行业新标准转化为专业课程模块,推动“竞赛成果”向“育人成果”深度转化,助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的“甘肃样板”。同时,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把教学与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实战能力”,为弘扬工匠精神、实现技能报国贡献力量。
产学融合+岗课赛证
创新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得知入选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时,我内心充满感激。这份荣誉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王博旭在10月24日举行的学院表彰大会上发表感言。连续15个多月、每天12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让王博旭从木工“门外汉”蜕变为全国技能大赛获奖者。
王博旭的经历印证了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育的创新之道。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将大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以竞赛成果反哺人才培养,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对大赛的赛项设备、技术流程进行标准化梳理,对现有实训中心实施升级改造,打造了“仿真竞赛+真实生产”的双场景实训平台。学生在日常实训中,既能模拟大赛的高强度竞技环境,也能参与企业委托的加工订单生产,真正实现了“实训室即车间、实训课即生产岗”的产教融合场景。
这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改革实践,已经成为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据介绍,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将赛场标准同步升级为课堂标准,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将氢能储运、碳纤维复合材料、细胞培养微载体三大前沿工艺拆成教学模块。今年秋季学期,持续实施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产业发布新工位、学校同步出新课程”。
记者 陈梦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