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培育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永昌:培育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的永昌县,坐落于祁连山北麓,得天独厚的高海拔冷凉气候、纯净的祁连山雪水灌溉,以及充足的日照和显著的昼夜温差,为这片土地发展特色农业创造了优越条件。
近年来,永昌县围绕特色农产品培育,打造了以“永昌胡萝卜”为代表的地理标志产品引领,高原夏菜、玉露香梨、绵羊奶等多元发展的特色农产品矩阵,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地理标志“打头阵”
“小人参”撑起大产业
作为全县首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永昌胡萝卜”的“金字招牌”源于自然的馈赠与标准化培育的合力。高海拔冷凉气候、超过15摄氏度的昼夜温差,配合祁连山雪水灌溉,让其拥有“质密脆甜、风味浓郁”的独特口感,得名“小人参”。
永昌县以地理标志保护为核心,构建全链条标准化体系。通过制定修订《永昌胡萝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创建全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系统提升了产业标准。在此基础上,推广绳带种植、精量播种等先进技术,确保从选种、耕作到田间管理的每一步都有规可循,在稳定品质的同时提升了产量。
为拓宽销路,永昌县搭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引进了华宇、和鑫源等14家蔬菜龙头企业,培育了海量辣椒、聚和骏达等2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建成16个蔬菜产地批发与市场交易档口。结合“电商+冷链”模式,成功推动“永昌胡萝卜”从本地集市走向全国餐桌。
高原夏菜“组团出圈”
“甘味”品牌彰显实力
若说胡萝卜是“单打冠军”,高原夏菜便是永昌农业的“团体王牌”。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娃娃菜、芹菜、西蓝花等十余种蔬菜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以“品质优良、口感鲜嫩”成为市场追捧的“高原珍品”。
在品牌建设上,“银瀚菜业”“黑土洼”“陇春源”等企业品牌先后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为永昌夏菜贴上了“优质标签”。
目前,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稳步扩大,依托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产品远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成为“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重要基地。
特色林果“价值突围”
玉露香梨香飘全国
永昌的产业多元化不仅限于蔬菜。在水源镇,被誉为“中国梨王”的玉露香梨,正通过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管理实现“价值突围”。当地以“一村一品”为抓手,联合德赛农牧等企业推进全流程标准化管护,花期进行人工授粉以保证坐果率,果实套袋以预防病虫害。采后环节引入数字化智能分选设备,能精准检测每颗梨的糖度、大小、色泽及表面瑕疵,实现自动化分级,随后依托冷链保鲜锁鲜,并搭配高端礼盒包装提升形象。
2025年,永昌玉露香梨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实现了从“种得好”到“卖得好”的关键转变。
产业链条“纵深延展”
加工创新驱动转型
“产业要稳,加工是关键;品牌要亮,附加值得提。”这是甘肃华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出的路径。该企业建设了3座标准化生产厂库,创新构建“自产自收+精深加工+自主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将新鲜蔬菜转化为“自然发酵”辣白菜。其产品凭借无添加、风味浓的匠心品质,不仅进入本地商超,更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使初级农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年加工产能达1.2万吨。
在畜牧业领域,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绿色”为引擎,走出一条特色发展路。该企业的“智慧化牧场建设”项目入选农业农村部2025年全国畜牧业智慧化牧场全产业链智慧解决方案杰出案例。其“永昌绵羊生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元生爱特”绵羊奶更是斩获“甘味”与“甘味金品”双重认证。
产业发展的红利最终惠及广大农户。元生农牧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累计吸纳4万余名农民参与养殖、加工环节,年均分红超过500万元。同时,牧场推行秸秆还田、粪污还肥的循环农业模式,将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提升至90%,实现了“养殖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友好”的三重效益。
从田间到车间,从品牌到市场,永昌县正以特色农产品为纽带,持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目前,全县已认定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10个,打造知名企业商标品牌19个,4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1个产品被列入“甘味”“甘味金品”目录。(永昌县融媒体中心)